时间:2024-05-07
岳炜
〔关键词〕天性;快乐;乐观
在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中,康熙皇帝和韦小宝这一对“王子与贫儿”的友谊让人津津乐道。尽管这是小说情节,但不妨碍我们去思考几个问题:身为当朝天子的康熙,怎么会与韦小宝这个出身妓院的泼皮无赖一见如故,还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挚友呢?康熙能成为一代圣君与这段友谊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从小说结构的角度来看,康熙与韦小宝的友情,是全书的情节基础,非写不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作者写大皇帝与小流氓的友谊,不仅合情合理,而且非常符合人性。表面少年老成的康熙皇帝,也有调皮捣蛋、贪玩任性的一面。作者通过这段关系的描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话题:如何对待孩子调皮捣蛋的天性。
幼年登基的康熙,其少年生活并不快乐。对此,书中有一段评述:“皇太子自出娘胎,便注定了将来要做皇帝,自幼的抚养教诲,就与常人全然不同,一哭一笑,一举一动,无不是众目所视,当真是没半分自由。囚犯关在牢中,还可以随便说话,在牢房之中,总还可任意行动,皇太子所受的拘束却比囚犯还厉害百倍。负责教读的师傅、服侍起居的太监宫女,生怕太子出了什么乱子,整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太子的言行只要有半分随便,师傅便谆谆劝告,唯恐惹怒了皇上。太子想少穿一件衣服,宫女太监便如大祸临头,唯恐太子着凉感冒。”因此,金庸先生又说:“一个人自幼至长,日日夜夜受到如此严密看管,实在殊乏人生乐趣。历朝颇多昏君暴君,原因之一,实由皇帝一得行动自由之后,当即大大发泄历年所积的闷气,种种行径令人觉得匪夷所思,也不过是发泄过分而已。”
然而小说中的康熙又是幸运的。因为在他的少年天性正被慢慢压制的时候,他遇见了来自社会最底层的韦小宝。小宝初见康熙,不知其身份,说话做事毫无顾忌,与其比武时,更是心无忌惮,拼尽全力,全不似那些小太监,还没等皇上出拳脚,自己先假装跌倒。小康熙从与小宝的交往中体验到了真实,有了更清楚的自我定位。对于他而言,韦小宝身上的市井之气正是对自己被禁锢身心的一种冲击和补充,这种放荡不羁、自由张扬的天性是一种令自己羡慕不已的人生境界。因为孩子爱玩爱闹、调皮捣蛋,乃是人之天性,皇帝乞丐,均无分别。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在“小桂子”一人面前,康熙才能如此轻松快活,随心所欲,才能感受到作为一个孩子该有的快乐。所以,一场架打下来,两人很快就成了好兄弟。正是有了这个好兄弟的陪伴,少年康熙才没有完全失去一个孩子的快乐权利,才没有因为天性受到压抑而成为昏君暴王,而且在其帝王生涯中取得了与世瞩目的文治武功。
爱玩、爱闹,是每一个孩子特有的先天本性。这种天性里,蕴藏着人的个性和创造思维。但我们的生活中,不少家长评判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却仅仅是“听话不听话”。为了安全,父母往往是一发现孩子的淘气行为就马上予以制止。可是,强行的制止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在孩子的眼里,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能够引起他们的好奇。如果生硬地剥夺其体验的机会,又不给予合理的认知引导,往往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这些孩子渐渐对周围事物畏手畏脚,不愿尝试,不会创新,拒绝主动,缺乏个性。现在许多孩子怯懦而谦卑,习惯接受指令,缺乏冒险、坚强、泼辣、勇敢的素质,多数与父母的过度管束有关。二是,其中一些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视线,获得自由,便开始如金庸书中所述,“大大发泄历年所积的闷气,种种行径令人觉得匪夷所思。”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有时甚至会使孩子产生暴力倾向。
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爱玩爱闹的天性呢?首先,要保护孩子享受童年快乐的权利。乐观、阳光的心态是成就一个人的基本条件。这种心态的培养,在童年时期最为关键。其次,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探索活动。作为家长,要从孩子众多的好奇与兴趣中识破和把握主导和本质,并加以鼓励和重点引导,帮助其将这些兴趣与好奇转化为探究、求知的欲望,积极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思维去认识、思考、怀疑自己所接触的世界,用体验和感悟丰富自己的认知,形成认知体系。
当然,保护天性不等于纵容孩子。一些确实有危险或者是会对孩子性格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还是要用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说“不”。比如耐心帮其分析事物的危害,用积极正面的东西转移其注意力等。
每一个孩子的少年天性都是一座宝藏。只要保护有方、引导得当,就会让孩子有所成就,活出自己的精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潍坊,261031)
编辑/黄才玲 终校/于 洪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