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不是小偷

时间:2024-05-07

安小燕

〔关键词〕偶发性偷窃;角色扮演;空椅子技术;认知领悟

一、案例简介

周一上班时,我刚打开办公室房门,就发现有什么东西掉下来,捡起来一看,这是学生小唐的一封咨询来信。平时学生的咨询来信都是放在咨询室外面的悄悄话信箱里的,而且许多学生喜欢使用很精致的信封信纸,小唐的信件却显得尤为特别——信封是拿透明胶布手工粘的,信纸也是作业本上撕下来的,最让我惊讶的是,那张作业纸皱皱巴巴的,字迹也是模模糊糊,似乎有很多的泪痕,可是信件的内容却很简单,我根本看不明白她到底遇到了什么事,只有信纸背面反复出现的“老师,帮帮我”的字样,让我觉得她一定正在经历着无法解决的困扰。这样想着,我给她发出了预约纸条,希望她能来咨询室当面谈谈。

小唐如约而至,可是我问她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她却低着头咬着嘴唇一声不吭。我反复向她保证会为她保守秘密,她这才放下心来开始讲述她的故事。

原来,小唐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爸爸妈妈一直在乡下以种地为生,家里收入有限,经济条件也不太好。可是小唐的学习一直很不错,今年还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爸爸妈妈别提有多高兴了。虽然每个月的生活费有限,小唐却从没跟爸妈张口提过别的要求,她把有限的生活费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还能略有结余。然而好景不长,班里的同学大多是来自城里的独生子女,经济条件好,生活开销自然也大。课间、周末、生日聚会,她们都会叫上小唐一起,买各种精美的小玩意或是零食。开始大家没注意,可是后来大家发现小唐一次也没有回请过,大家开玩笑提醒她,但小唐却没有回应,于是就有同学不断地嘲笑小唐,甚至有人当面指责她“抠门”“爱占小便宜”等。有好几次,小唐想要解释,但是话到嘴边又忍住了,她害怕自己的解释会引起更多的误会,让别人看不起她,甚至看不起她的家人。

为了改善自己“抠门”的负面形象,小唐开始回请其他同学,很快她的生活费就花光了。一次,和几个同学结伴去小卖部,她看到老板很忙,趁着老板不注意,悄悄将放在柜台上的零食和饮料拿回了宿舍。她以为这样做没有人看见,但是没想到,这一幕却被同行的一位同学看得清清楚楚。而她不曾想到,痛苦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从那以后,那位同学便给小唐指派各种杂务——提水,打饭,打扫卫生,帮对方洗衣服,等等。小唐稍有延误,她就要把小唐做的丑事讲给全班同学,甚至讲给学校领导。小唐害怕极了,要是她把自己做的丑事公开,同学们会怎么看待自己?还能在学校读书吗?爸爸妈妈的脸面往哪搁?万般无奈之下,她给心理老师写了这封信,希望心理老师能帮帮她……

二、案例问题分析

处在青春期、成人感增强的小唐,对父母的辛苦劳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疼爱父母,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成员之一,不能因为自己读书而让父母有更多的额外花销,于是她对自己的生活费做出了极为细致的安排。但是新学校的同学对小唐的家庭背景毫不知情,他们的消费习惯、交往方式对小唐来说都是一种压力——会让自己的生活开销日益加大,会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但是初来乍到的小唐,也需要朋友,她不想拒绝同学们对她的邀请,却对自己有限的生活费无能为力。

为了保持朋友之间的交往,消除同学们对她“抠门,占小便宜”的负性评价,她只能压缩开支,甚至压抑正常的消费需求。可是就算这样,钱还是花光了。怎么办呢?不能向同学们借,因为借了之后他们就知道自己是来自农村的穷孩子,一定会疏远自己,甚至会嘲笑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向父母要吗?他们能供自己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忍心加重他们的负担?

心理冲突持续存在却未能及时解决,而学校的生活还要继续。在“山穷水尽”之时,冲动战胜了理智,于是她向小卖部的柜台伸出了自己的手。她以为没人知道,也向自己保证绝不会有第二次,但自己的一次犯错却沦为同学的把柄,甚至因此被同学所“控制”。小唐一面承受着来自内心的自我责罚,一面还要完成同学指派的体力劳动,还担心同学会不会公开自己的“丑事”。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消耗,以及对事情结果的灾难化假设,让小唐几近崩溃。

三、辅导方案与实施

1.与来访者建立尊重、信任的良好咨询关系

小唐第一次来咨询室时,眉眼低垂,情绪低落,显得无精打采,问话也不说。虽然她向心理老师求助,其实她也担心老师会不会对她有什么看法,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拿别人的东西被发现是很丢脸的事。我对小唐说明“我能理解你的顾虑”,表达了同理心之后,反复说明保密原则,并且鼓励她将自己的烦恼和痛苦倾诉出来。可是小唐似乎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遭遇和痛苦,她只是哭着反复说:“老师,我不是小偷。”

小唐哭泣的时候,我没有安慰她,也没有制止她,只是安静地坐在她身旁,轻轻地拍拍她的肩膀,给她递纸巾。对于压抑已久的小唐来说,哭是一种有效的情绪宣泄。

第二次来咨询室的小唐,看起来稍微轻松了一点,但情绪还是很低落。她说话的声音很轻,不时抬头定定地问:“老师你相信我吗?”“老师,你觉得我是小偷吗?”虽然她的确拿了别人的东西,可这并不能说明小唐品行不佳,但拿别人东西这样的行为确实不对。我很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之后,小唐沉默了,她看起来有点失落,又有点坦然。

2.利用角色扮演技术,使来访者从更多视角认识自己的行为,重新检查自己在事件本身中的心理认知

小唐虽然反复强调自己不是小偷,我也没有对她的品行方面作出负面评价,但这些都不能单方面改变行为的性质。青春期的孩子,物权意识和社会经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此时,不管事件背景如何,私自拿别人的东西就已经不是“不诚实的占有行为”了。显然,小唐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更深层面的反思。 于是,我采用角色扮演技术,希望在互换角色中,小唐能体会他人的想法,也对自己的行为有更理性的认识。

在角色扮演中,小唐分别扮演了小卖部的老板、看到自己行为的同学、得知消息的父母和关心自己的班主任。通过角色扮演,小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小卖部的老板带来的损失虽然不多,但是大家的生活都不易,只顾着自己当时的窘迫而不考虑他人,显然太过自我;那位看到自己行为的同学,内心则充满了惋惜和矛盾,甚至会对彼此双方的择友产生怀疑;而父母和老师,只会为自己的行为倍感心痛,甚至惭愧,绝不仅仅只有愤怒。小唐在角色扮演中情真意切,特别在扮演父母和老师的角色时,几次三番哭出声来,看得出,她不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开脱,而是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endprint

3.利用空椅子技术,进行行为训练,令来访者积累勇气,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负责任的结束仪式

在角色扮演中,小唐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角色扮演结束后的会谈中,小唐悄悄地问我:“老师,我去小卖部道歉行吗?这样我心里会好受些。”我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告诉她想做就去做。然而小唐的道歉并不顺利,她去了几次,站在小卖部门外好久都没有进去。她又一次来到咨询室:“老师,我不敢进去,我担心,我害怕,万一老板把我赶出来怎么办?”

其实我知道小唐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她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表扬中长大的,几乎没有犯错的机会,又怎会那么容易开口向别人道歉呢?于是我利用空椅子技术,让小唐对着空椅子上的假想人物进行反复练习。在练习中预设与店主见面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情景,这样就可以让她更加自如地应对。但是,小唐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去道歉时,老板告诉她:“你是第一个勇敢承认错误的学生,其实我并没有发现自己丢东西。”老板还称小唐是个善良的、敢作敢当的孩子。

取得了小卖部老板的原谅,对小唐是个很大的鼓舞。我还记得小唐离开咨询室时说的一句话:“老师,我现在才真正懂了,人不怕犯错,关键是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

4.运用认知领悟技术,进一步明确来访者的角色任务

小唐之所以会出现错误行为和压力体验,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相应的角色任务认识不明确。角色扮演和空椅子技术,解决了错误行为带来的心理问题。为解决错误认识带来的心理问题,我采用了认知领悟技术。

首先明确小唐当前主要的社会角色是女儿、学生、朋友。我肯定小唐心疼父母的想法,但是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而刻意压抑自己某些合理的、正常的消费需求,这样的做法就不可取了,也不一定是父母希望的。然后启发她:“如果你是父母、老师,是别人的朋友,你希望自己的女儿、学生、朋友怎样做呢?” 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思考,小唐明白了自己的角色任务应该是怎样的,哪些行为和想法、做法是越界的。

5.与父母、老师、同学多方沟通,重建社会支持系统

小唐最担心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了她的“丑事”之后还能不能接受她。事实上,这样的担心已经完全不必要了。她向店主道歉,并取得了店主的原谅,这个过程其实已经为自己曾经的错误行为做出了负责任的结束仪式,她担心的“把柄”和“丑事”也已经不复存在,她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向父母、老师、其他同学说明这一切。

最终,小唐决定向父母、班主任和那位“要挟”她的同学说明事件的全部过程。父母、班主任都向她表示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她、爱护她,而小唐最介意的那位同学则在小唐的耳边悄悄地向她说明自己也是农村来的孩子,她不想让别人对农村孩子有不好的看法。

四、辅导效果

经过五次心理咨询,小唐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她表示经过这次事件,她好像真的长大了。在家里她会帮父母干许多家务,遇到问题时也会坦然地向父母求助;在学校,小唐和原先“要挟”她的那位同学已经成为很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交流、玩耍;因为心理压力已经放下,小唐在学业上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每次在校园里见到我,她总会笑眯眯地向我打招呼。

五、总结与反思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价值中立原则”。价值中立要求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始终持中立态度,不对来访者的言语、行为、价值观等作出评价或指导。咨询师能否遵循价值中立原则,对咨询至关重要,甚至是心理咨询存在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学校环境中开展的心理辅导,不能因为遵循价值中立而避免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对于未成年人,一定程度的指导和评价是需要的。在本案例中,虽然来访学生的行为有其发生的心理原因,也不能据此说明学生品行有问题,但是行为性质是确定的,属“偶发性偷窃”。如果在学生询问时,咨询师不表明态度,就有可能误导学生,甚至完全否定了心理辅导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心理咨询中,特别是在学校环境下进行的心理辅导,价值中立态度需要依据辅导进程的变化而作出灵活调整。

另外,在家庭生活中,经济收入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在本案例中,小唐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但这种过度成人化的“懂事表现”,是以压抑正常、合理的心理诉求为代价的。如果家庭经济情况欠佳,或是短期内无法好转,父母如何向孩子说明自家的经济情况,如何保障孩子的安全感、消除内疚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清贫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直接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但父母的态度和言行却会深刻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民勤一中,武威,733300)

编辑/丁尧 终校/于 洪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