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说的就是你们这些“中等”收入群体

时间:2024-04-24

许然

光绪年间,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时,提拔一位行伍出身的武姓官员当县令。适逢县考,上级下发试题,武某为保密,便将其藏于靴筒之中。临考时,他却犯起迷糊,忘记试题藏于何处。在苦思冥想中忆起,试题内容与“马”有关。于是下人们寻遍《四书》中与“马”相关的所有内容,却未有所获。所幸的是,等试题终于被找了出来后。众人一看,题目竟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原来呀,他竟将“焉”错认成了“马”。

一字之差,惹得众人啼笑皆非。

而近日同样因一字之差而骤生波澜的,是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在解读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中,提到的词——“中等收入群体”。当日晚间,统计局便立即澄清“这次时间利用调查中,月入2000元-5000元的‘中等收入群体实际上是‘中间收入組的概念”。对此,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调侃“成功被跻身中等收入群体”。

实际上,早在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便召开专题座谈会,专门研究如何促进“中间群体”增收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而在1月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提及,中等收入群体的年收入在10万元-50万元之间,具备购车、购房、闲暇旅游的能力。可见,前者所指的“中间群体”和后者所言的中等收入群体并非同一概念。

但调侃归调侃,何故引起争议才是关键。所谓的中等收入群体,实际上还远远到不了能肆意消费的程度。但本次网友对“中间”与“中等”收入群体的误解却释放出另一种积极的信号:对自己身份定位的某种期待。这样的期待不仅是要在精神层面愈加丰富,在物质水平上更是要再上新台阶。而在当下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层还未形成时,一种身份的落差就出现了。

“要想通过自身的技能继续向上流动,有时却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疲惫”一词是国内一家知名网站设计师小杨对2018年的总结。小杨的年薪有10多万元,属于中等收入群体。可这个收入于她而言却只够维持在北京的基本生活,毕竟买房后的按揭、车贷、养娃等各方面的支出都不是小数目。而在小县城的小王却是另一番景象:有车,有房,捧着10多万年的年薪,生活既宽裕又自在。按理说,像小杨这样的都市白领本应是迈向中等收入群体的主力军,但严峻的工作压力、高昂的生活成本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成为真正的中等收入群体,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

众所周知,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既有助于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有效扩大内需,也是社会信心的“稳定器”。但目前这个群体的痛楚就在于:高不成,低不就;安全感太少,焦虑感过多;离富豪遥不可及,又不甘心沦为城市的“穷人”。他们实际上悬在了“低”与“中”的阶层,上也上不来下也下不去的尴尬凌空姿态,难免让人诚惶诚恐。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变困局突显。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与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扩大,群体间的贫富悬殊不断加深。与之相反,中等收入群体却不断锐减,居民间的收入分配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失衡。但要知道,于个人而言,摆脱困扰的关键,还是在于要具备顺应社会的技能、积极且平和的心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