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孩子靠自己的力量成长

时间:2024-05-07

吕爱军

我是一名教师,经常看见家长护送孩子走进学校。家长肩上背着书包,手里紧紧牵着孩子的小手,一直送到教学楼门口,有的甚至送进教室。家访时,我还了解到孩子在家的一些表现:“爸爸,这道题怎么做?”“妈妈,我的衣服哪里去了?”“妈妈,给我倒杯水!”……孩子上学迟到,作业本上有很多空题,忘记带学习用品,忘记穿校服,当我询问原因时,他们振振有词:父母没有及时叫他们起床,没有告诉他们答案,没有收拾好书包,没有提醒他们穿校服。可想而知,家长对待孩子一定是呵护备至,而且经常给孩子“雪中送炭”。于是,当出现问题时,孩子自然会感到错不在己,家长也理所当然地成为 “替罪羊”。

想起一个小故事:一个孩子看到一只奋力想从茧中挣脱出来的蝴蝶,由于茧口太小,它努力了很久,还是进展甚微。孩子以为蝴蝶被卡住了,就拿来剪刀,把口子剪大一点。蝴蝶终于出来了,但是它的翅膀又干又小,身体也是干瘪的。因为蝴蝶从茧子中挣脱出来的时候,会分泌体液,使翅膀丰满,没有这个过程,它就无法拥有丰满的翅膀,飞翔一生。孩子的善心帮了倒忙,使那只蝴蝶再也飞不起来了,只能颤巍巍地爬行一生。

孩子出于善心,为蝴蝶提供了“捷径”,结果反倒伤害了蝴蝶,一些家长的所作所为又何尝不是呢?发现孩子遇到困难、受到委屈、惹下麻烦,会不假思索地冲上去帮助解决。孩子摔倒了,迫不及待地把他扶起来;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马上怒气冲冲地找老师理论;孩子遇到了不会做的题目,立刻奉上现成的答案。这样的孩子离开了父母,一旦遇到问题,除了哭泣、抱怨或发脾气之外,束手无策。借助外在力量成长的人,就像缠着树攀爬的藤,一旦树倒,藤只有偃卧在地。

所以,家长不要“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不妨学一学电视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的郭涛。当儿子石头的胳膊受伤时,郭涛表现得“漠不关心”,不仅不让儿子休息一会儿,反而让他去扔垃圾;当儿子不愿意继续演节目,倒在地上耍赖时,郭涛坚决拖着儿子走,脸上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当儿子的小伙伴“撂挑子”,不再跟儿子合作时,郭涛鼓励儿子独立完成任务,等等。

有一位妈妈看到女儿撒着欢儿疯跑,兴高采烈地追逐着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她担心女儿不小心会摔疼自己,于是,她就帮女儿捉了一只蝴蝶,满以为会让女儿开心起来。不料,女儿却毫不领情地放飞了蝴蝶, 而且嚷起来:“我要让蝴蝶自己飞,我要自己抓蝴蝶!”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渴望靠自己的力量成长。为此,家长应做一个静静的守望者,不要“诲人不倦”,动辄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不要看见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就急于把事情全部揽到自己身上;也不要看见孩子皱着眉头,就急于帮忙解决问题。当然,这不等于家长完全袖手旁观,必要的时候,家长也要给孩子提醒、鼓励、引导或帮助。快下雨了,提醒孩子上学时带把雨伞;孩子感冒了,提醒他多穿点衣服;上学前,提醒孩子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拦路虎”时,鼓励他独立思考,自己解决。当然,如果孩子实在无能为力,就要伸出援手,引导他思考并解决问题,但是注意不能让他因此心生依赖。

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有这样一段话:“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谁教过我们去怎样面对痛苦、挫折和失败?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血肉模糊时,用怎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样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去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家长还应该是孩子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导师,当孩子遇到困难坎坷时,家长要鼓励他坚强,勇敢地去面对、去承受、去克服;在孩子遭受挫折失败后,家长要及时安抚他受伤的心灵,做好心理疏导,帮助他渡过难关,重拾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蝴蝶有飞翔的欲望,就要让它靠自己的力量飞翔;孩子有成长的欲望,就要让他靠自己的力量成长。我们相信,让孩子自己去经历风雨的洗礼,他一定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日照,276826)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