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青少年情绪智力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时间:2024-05-07

何丽娜?薛明伦?邹璐璐

〔摘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中智力和情感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会给情感处在发展中的青少年带来心理上的稳定感、满足感和安全感,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进而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健康成长,较高水平的情绪智力有助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情绪智力;人际关系;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24-0008-03

一、情绪智力及相关研究

(一)Mayer和Salovey的情绪智力概念

1989~1990年,耶鲁大学的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Mayer首次正式提出并解释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最初,他们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情绪智力是社会智力的一部分,包括审视自我和他人情感和情绪的能力;辨别情绪并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1]。其模型经过了多次研究修改,2000年,为区分情绪智力与人格,他们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一种认识情绪意义和它们关系的能力、利用知识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使用情绪促进认知活动的能力”,并且认为情绪智力是横跨认知系统和情绪系统的操作,通常以整体的方式进行操作[2]。

(二)Goleman的情绪智力概念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写出《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在世界各国引起巨大反响,推动了情绪智力概念的广泛传播。在该书中,Golernan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控制情绪冲动、理解他人的内部情感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他认为,传统智力测验只能解释影响个人成功的所有因素中的20%,而其他因素就可以用情绪智力来解释[3]。1998年,Golelnan经过修订将情绪智力定义为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能力、管理自己和人际关系中的情绪的能力。

(三)Bar-on的情绪智力概念

1997年,以色列著名心理学家巴昂(Bar-on)将情绪智力定义为“能够影响一个人适当应对环境要求和压力等方面的一系列非认知能力和技能”。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因素,直接关系到人的心理健康,并且对生活满意度也有影响[4]。巴昂进一步指出,情绪智力是影响有效应对环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绪的、社会的知识和能力[4]。其他学者关于情绪智力的探索基本上是以这些内容为基本框架而开展的。

(四)国内的情绪智力概念

我国自从引入情绪智力以来,进行的本土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郭德俊教授认为, 情绪智力作为社会智力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情绪信息加工的一种重要能力,而且情绪智力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5]。张进辅等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其成功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6]。卢家楣认为,情绪智力的本质属性是以情感为操作对象,提出自己的情绪智力概念: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卢家楣从操作和对象两个维度的结合出发,提出情绪智力包括以下内容:观察情感的能力、理解情感的能力、评价情感的能力、预见情感的能力、体验情感的能力、表达情感的能力和调控情感的能力[7]。

传统的智力测验主要是用单一的语言和逻辑能力来评价一个人成就的高低,用纸笔测验来测量智商并预测未来的成败,它忽视了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忽视了情感的能动性。而情绪智力的研究打破了智力一元论的思维局限,对普通智力的静止、孤立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不仅对思维起能动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学习和管理。因此,情绪智力的培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促进青少年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可以减少由于封闭自我情绪而引起的误会和冲突;掌握一定的情绪技能,能够指导青少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业成绩和增强心理幸福感[8]。

二、青少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会给情感处在发展中的青少年带来心理上的稳定感、满足感和安全感,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青少年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责任,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求得共识,减少对立与冲突,学会尊重与平等,学会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另外,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中学生的社会经验积累加快,知识面迅速扩大,同时有利于男女之间互相全面了解,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罗杰斯强调人际交往对个体成长的意义。通过人际交往,人们不仅可以交流思想、沟通信息,而且可以分享许多深层次的情感:对未来的梦想、内心的感受、隐秘的冲动……通过沟通,人们相互启迪、丰富彼此的人生;在友谊关系中,人们相互接纳及彼此探索,可促进个体成长,进而实现自我实现。与人建立起长期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1世纪,我国提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认为教育不应忽视人的任何一种潜力:记忆力、推理能力、审美能力、运动能力和交往能力等。因此,学会交往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良好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青少年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要求,人际交往以及人际关系状况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三、情绪智力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一)适当的情绪表达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情绪表达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方面,它与言语一样,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人际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是人际交往的起点。我们通过表情向与自己交往的人提供刺激,反映着自己的意愿,赋予情绪一定的意义,使情绪具有可理解性。同时,也可通过对他人表情的观察和体验来了解周围人的态度和意愿,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和处境,只有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因此,情绪表达是青少年在进行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相互加深理解,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途径。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方式恰当的情绪表达有利于人际沟通,有助于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增进人际关系的亲密度。

(二)对自己不良情绪的适度控制或转移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情绪表达是指适度、得当的情绪表达,而不是毫无节制的、即时的表达或发泄。不顾及他人感受而随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往往被人认为是自私、任性和不成熟的表现。这样做虽然可以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但往往会带来人际关系的裂痕。青少年积极、热情、行动迅速, 且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在情绪调节、控制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能很好地控制,不仅会影响到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甚至还会导致一些过激的行为。当青少年遇到情绪问题时,可以找老师和同学表达和倾诉自己的情绪感受;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要寻求适当的方式转化(如写日记、体育锻炼、放松或合理释放等),通过表达情绪、寻求援助和理智地分析问题,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因此,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寻找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觉察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也不相同。青少年往往非常敏感,可能对于发生的情况还不完全了解时就已经产生情绪冲动,甚至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因此,培养学生对情绪的理解能力,教会青少年掌握面对问题时,能全面地、客观地思考的方法,引导他们在理解和识别他人的情绪,并从中分享快乐和痛苦时,能给予自己和他人足够的尊重。觉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的态度,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准确的识别和评价,这种能力有助于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提高青少年情绪智力水平的措施

(一)家庭是培养孩子情绪智力的首要场所

首先,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高情绪智力的父母不仅能有效觉察自己的情绪,而且对孩子的情绪也有很强的觉察能力,他们甚至能够看到在孩子负面情绪中的有利因素。他们会对正处在愤怒、悲伤中的孩子有更多的耐心,而且能够帮助他们走出负面情绪,转向积极正面的情绪。其次,父母要做好“情绪示范”工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情绪示范者 ”,他们需要向孩子示范如何适时适度地表达情绪,如何管理和调节情绪以及如何理解他人的情绪。再次,孩子的感受需要获得父母的尊重。作为父母,先从仔细倾听孩子开始,放下手中的一切活动,并且把你的感受反馈给孩子,当你说出自己的感受时,孩子能感受到你在体会和理解他的感受,能感觉到你是支持他的,从而让孩子明白如何选择更加恰当的行为来应对自己的情绪。此外,父母需要提供给孩子工具和方法,以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当孩子善于选择情绪处理的方法时,他们就能够调节好情绪并且能够做出更适当的行为。最后,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提升管理负面情绪的能力。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接受愤怒的情绪,帮助他们学习使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发泄愤怒。当孩子能够自我调节负面情绪的时候,也就能够更加正确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这能帮助其拥有更加成功和快乐的人生。

(二)提高教师的情绪智力水平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智力与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显著相关。Salovey和Mayer认为在情绪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行为和情绪智力往往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敬业精神、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学生的深切热爱、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果断与智慧、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无不成为教育的力量而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提高教师的情绪智力水平,能增进教师对学生情绪、情感的认识,促进教师对学生不良情绪、情感的调控;有助于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绪、情感;有助于教师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有助于教师多元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情绪智力课程开发

开设情绪智力相关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社会与情感课程,生命技能,社会发展,人生技能,情绪,情感的判断与分析等。这些课程在美国已经普及,并将其与传统的数学、语言等课程并列,规定这些课程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而不仅仅是为个别学生所设计的。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调节情绪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情绪转移、角色互换、控制愤怒、合理释放、情感升华等。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角色扮演、心理游戏、分组讨论及团体辅导等多种教学方式。角色扮演使人们能够亲身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情况下的内心情感。角色扮演中的直接情感体验,所扮角色的某些特征,最终能被固定在人们的心理结构中,使其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是培养情绪智力的最直接的途径;心理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从而能较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小组讨论形式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加强学生对快乐等积极情绪的体验,增强学生对情绪的自控力和调节能力;团体辅导可以让学生增强归属感,体验互助互利,增强共情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Salovey P,Mayer J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J]. Imagination,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1990,9(3):185-211.

[2]Mayer J D,Salovey P,Caruso D 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s Zeit-heist,as Personality and as standard Intelligence[M]. Handbook of Emotianal Ingelligence.New York:Jossey-Bass,2000,92-117.

[3]Goleman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M]. New York:Bantam Books,1995,43-44.

[4]高翠翠.中学生情绪智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郭德俊,赵丽琴.情绪智力探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1).

[6]竺培梁.重点高中生情绪智力研究[J].心理科学, 2006(5).

[7]卢家楣.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J]. 心理科学, 2005(5).

[8]张庆.对情绪智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6).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封,450000)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