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班主任主导下学生全员参与的心理活动课模式探索

时间:2024-05-07

袁东

〔摘要〕班主任每天接触学生,每天和学生密切交流,那些大量细致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核心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让班主任全面参与进来,必须想方设法提高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与能力。而心理活动课的实践是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能推动班主任加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并成为主力军,能彻底改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心理教师单打独斗力不从心的窘境。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活动课;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11-0011-03

为推动全国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教育部于2012年底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在最新修订的《纲要》中,加快课程建设成为全面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全国各地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心理活动课已被认为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服务于全体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可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的研究将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研究

领域。

从全国各地目前的心理活动课实践来看,授课教师的人选主要是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心理教师有较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相对娴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技巧。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心理教师往往对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具体了解,不同状况的班级经常使用同一心理活动课教案,缺乏针对性,影响了有效性。从区域内个别学校的先期实践中我们发现——由班主任上心理活动课有很多优势。

首先,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学生和班级的具体情况,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上课主题、内容和形式等会使心理活动课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班主任的参与将极大地扩充学校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心理活动课工作的深入开展离不开广大班主任的参与,关于班主任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的相关研究与探索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意义重大。

大连市中山区从2010年开始就在全区中小学启动班主任心理活动课的研究推广工作,并在2011年初出台的文件《中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暂行办法》中对此项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并提出了各项举措。

一、当前班主任心理活动课实施中的问题

1.班主任心理活动课相关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严重不足

既然是心理活动课,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现有课程资源中质量较高的相关活动比较匮乏。广大班主任在实践中普遍反映缺乏那种拿来可用、切合主题、生动有趣和别具匠心的活动。同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班主任缺乏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结果造成“既非巧妇,又经常无米下锅。即使有米下锅,限于烹饪水平,又经常煮出夹生饭”的尴尬局面。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是,一方面,班主任由于初涉此项工作严重缺乏相关能力和经验;另一方面,目前心理活动课的流行模式对授课教师的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从全国的心理活动课实践来看,即使对于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心理教师来说,实际授课效果也良莠不齐,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不足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例如,在某些心理活动课开展较早的地区,很多学生反映,心理活动课上的有些活动,在小学上了初中还上,到了高中还是那几个“经典活动”,学生们普遍感到乏味厌烦。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在心理活动课相关研讨中,那些“愈加精深”的专业能力要求对班主任来说是不合时宜的。

2.班主任对心理活动课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一方面,班主任心理活动课的相关技能亟需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班主任对心理活动课工作能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有限。众所周知,班主任作为全校工作最忙碌的一个群体,每天所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庞杂而繁重,他们对心理活动课无法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是我们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现实,这就使得适合班主任开展的心理活动课模式要具有结构简洁、易于操作等特点。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班主任难以独自承担心理活动课工作,他们不仅需要来自专业上的指导,更迫切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帮手。

3.人为设计的活动显得比较肤浅,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实效性,真正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目前流行的心理活动课模式重点在于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从而获得体验引发感悟,然后交流体会分享感悟,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目的。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有些心理活动课的设计较好,课上活动实施顺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并受到感染和启发,但是这种人为设计的活动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显得比较肤浅。学生们回到现实生活中之后,那些在课堂活动中展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行为等难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学生们绝大多数没有什么改变,他们难以逾越课堂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以上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班主任心理活动课工作在我区推广普及和深入开展的拦路虎,迫切需要我们探索出适合班主任参与、对专业性要求不高、可以大面积推广的心理活动课操作模式。

于是,我们边实践边思考。

二、对心理活动课操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1.关于心理活动课中的活动

我们一直在苦思冥想,到底哪些活动能够真正促进学生们的心理成长?学生的心理到底如何发展?我们认为,真正对学生心理有重要影响的是他们亲身经历的生活学习中的大量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相比,心理活动课上的活动无论设计得多么巧妙都会显得逊色许多。学生的亲身经历,其个体经验本身应该是心理活动课最值得挖掘、最宝贵和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是鲜活的、实实在在的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这么丰富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那就如同抛弃营养丰富的天然鲜榨果汁而沉迷于人工添加剂勾兑出来的果味汽水。

按照这种思路,那些刻意人为设计的活动在心理活动课上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我区心理活动课上的核心活动就是学生的经验分享——那些切合本课主题、学生在真正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与思考的分享。这一心理活动课设计思路极大地降低了对授课教师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等方面的专业要求。

2.关于心理活动课中的学生参与

按照我们的最初设想,心理活动课应该由班主任亲自备课上课,全员全程负责。不过在实践中发现,不少班主任充分调动班级中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活动课的选题、设计及实施等工作中来,在班级中培养了一批协助自己开展心理活动课的骨干力量和积极分子。由于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再加上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需求更加了解,不少班级的心理活动课搞得有声有色,效果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经过反思我们认为班主任的这一做法好处多多。比如目前在我们的实践中,心理活动课的主持人就出现了班主任主持、班主任与学生混合主持和学生主持三种模式,经过实际观察研究发现,学生参与心理活动课的主持是完全可行的,班主任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认真倾听学生、了解学生和理解学生的工作中去,有利于班主任以一种尽可能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分享中,有利于班主任对课堂整体氛围的把握与调控,等等。班主任在每个班级挑选心理活动课代表及骨干学生,由心理教师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活动课参与水平。学生的全面参与极大地缓解了班主任的压力。实践证明,学生是班主任心理活动课上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3.关于心理活动课中班主任的作用

学生的参与绝不意味着班主任对心理活动课撒手不管。毕竟学生受其生活经历和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对心理活动课的把握会有所偏颇。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在于在本班内培养一支心理活动课的骨干学生队伍,对心理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和上课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准确把握、及时指导和提炼升华。

在心理活动课上,班主任通过认真倾听学生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了解学生,加深对学生的理解,促进自己的角色从一名管理者和监督者向关心者和帮助者转变。同时,班主任作为一名拥有更多人生经验的成年人及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教师个体,其亲身经历也是心理活动课可以挖掘的宝贵课程资源。在我们的心理活动课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班主任结合本课主题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班主任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成长故事娓娓道来,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倍感亲切,极大地拉进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对于一位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人生经历的班主任来说,心理活动课就像是以自己和学生们的生命故事为食材,为学生们精心烹制、滋养其心灵的美味佳肴。

三、班主任主导下学生全员参与的心理活动课模式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初步总结提炼出一种班主任主导下学生全员参与的心理活动课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四大环节。

1.导入新课

课程开始往往是小品、心理情景剧或游戏之类的活动,类似的活动会穿插贯穿于整堂课中。与目前流行的心理活动课模式相比,在我们的心理活动课上这些活动的作用被大大弱化了,其作用主要在于导入新课或者承上启下引发出下一环节学生们对相关主题的经验分享。这些活动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们的小品和心理情景剧等活动倾向于生动活泼,搞笑逗乐,塑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事实证明这种活动定位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对班主任活动设计和活动实施能力的要求,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心理活动课的热情。

2.学生经验分享

接下来是结合本课主题进行学生的经验分享,这是本课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讲述与本课主题相关的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对事件的感受,自己的某次经历、成长的过程,讲述自己的家庭,讲述自己的朋友等。对学生的发言有具体要求:要切合主题,要谈具体的事例和自己的真实感受,避免套话空话;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交流,成功的经验可以让大家借鉴,失败的教训可以让大家引以为戒。学生通过自述与倾听他人的经历,促进其自我反省,提高其自我认识的能力,认识自己也了解别人,实现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3.班主任发言

班主任的发言是心理活动课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往往在心理活动课接近尾声的时候进行。班主任的发言一般包括三个部分:首先要结合主题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接着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维护和激发学生对心理活动课的参与热情;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去实践。

4.布置实践作业

学有所用,真正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帮助,一直是我区心理活动课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在心理活动课上,学生们学习到了方法技巧,激发了改变的情感,然而如果不去实践,一切都是白费。在心理活动课最后,班主任要趁热打铁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并宣布下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每个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实践效果,这必然会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热情。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心理活动课才会对学生产生实实在在的帮助。而再次进行班内交流,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获得及时肯定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上述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在实践中困扰我们多年班主任心理活动课到底该怎么上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心理活动课的技术门槛,降低了班主任心理活动课的操作难度。班主任心理活动课模式的提炼与推广有力地推动了班主任心理活动课工作在我区的开展与普及。当然该模式只是班主任心理活动课众多可能模式中的一种,该模式本身还存在较大的改进余地,对各环节还需进行更加细致的“打磨”,在理论层面还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挖掘,以便在区域内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大连,116001)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