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边玉芳+等
〔关键词〕认知策略;精细加工;儿童;心理实验
一、引言
精细加工策略是较高级的认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贮到长时记忆中去,它是通过在所学各项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来实现的。所谓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例如,学习“医生讨厌律师”这一句话时,我们附加一句“律师对医生起诉了”,如此一来,以后回忆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在学习之前给自己提问题有助于后来的回忆,并且,和其他信息联系得越多,能回忆出信息的原貌的途径就越多,也就是提取的线索越多。例如,记忆“消防队员刺伤了一位舞女”或“一个头发花白的人拿着一只瓶子”这些句子时,我们可以对原句进行有逻辑连续性的补充,如给“消防队员刺伤了一位舞女”续上“在一次恋爱纠纷中”,给“一个头发花白的人拿着一只瓶子”补充以“拿着一只装有染发剂的瓶子”。或者我们也可以对原句所描述的情景进行鲜明的视觉想象。这两种精细加工的方法都能促进对句子的记忆。心理学家还发现,精细加工得越深入越细致,回忆起来就越容易。
心理学中对精细加工策略的研究较多,如卡图纳(G. Katona)对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作了对比实验研究,巴尼特(J. E.Barnett)等对三种听课方法效果的研究以及博克(J.Boker)关于问题的位置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的研究。
二、实验介绍
实验一:卡图纳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对比实验
1.实验目的
探究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记忆的影响。
2.实验过程
被试分为两组,一组为意义识记,主试告诉这组被试,这些数字是有组织规则的,努力找出规则来记忆;另一组为机械识记,主试告诉这组被试,学习这些数字的最好方法,就是以三个数为一组来记。这两组在学完后半小时接受同样的测验。下面两行数字,就是实验的材料:
5 8 1 2 1 5 1 9 2 2 2 6
2 9 3 3 3 6 4 0 4 3 4 7
3.实验结果
意义识记组保持量38%,机械识记组保持量33%。但在三周后进行第二次测验,意义识记组保持量23%,机械识记组保持量为0%。这表明,意义识记有助于长时记忆。在学习时,我们不要孤立地去记东西,而是要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即使所学信息部分遗忘了,也可以利用信息之间的关系推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的多余性,利用信息的多余性,可供提取信息的线索和通道会更多一些。
实验二:巴尼特三种听课方法效果实验
1.实验目的
探究摘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实验过程
学习材料为1800个词的美国公路史,以中等速度呈现(每分钟120个词)。三组被试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听课。A组一边听,一边自己摘录要点;B组在听时能看到已作好的摘录,但自己不动手写;C组单纯听讲,不作摘录,学习之后进行回忆测验。而后让被试复习听过的材料,并鼓励他们用摘要和其他加工材料的方法复习。
3.实验结果
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组成绩最差。通过后来的复习,这些方法只对B、C两组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原因是A组原先学习时已经采用了较先进的方法,后面的方法无改进;而B、C两组原先采用了较差的方法,后来的方法有显著改进。
实验三:博克问题位置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实验
1.实验目的
探究问题出现在阅读之前或问题出现在阅读之后对学习的影响。
2.实验过程
选用一段有关历史地理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是阅读前看到问题(问题在前);一组是阅读后看到问题(问题在后);一组无问题(单纯阅读)。文章共2500个词,被分为10小节。对每小节设计两个选择题(要求回答具体事实)。阅读后进行40个项目的测验,其中20个项目是提问过的问题,所得结果代表有意义学习;另20个项目是未提问过的内容,所得结果代表偶然学习。测验进行两次:在学完之后立即测验(即时测验)和一周后复测(延迟测验)。学生根据自己的速度阅读,但不能返回看前一节的内容,而且在呈现问题并给予回答后,不能再看文章。
3.实验结果
有问题的两组的有意义学习成绩,无论是即时回忆成绩或延迟保持成绩,均优于单纯阅读组的成绩。阅读后看到问题组的成绩又优于阅读前看到问题组的成绩,尤其是在偶然学习方面,这种差异非常显著。这说明,阅读之前的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局限于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以上研究表明,提问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与保持。设计问题,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提问,自己回答问题,逐步从外部控制转化为内部控制。
三、实验应用
记忆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许多种,这些策略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其基础或者是利用视觉表象,或者是寻找语义之间的联系。在记忆名词、种类、系列或项目组等信息时,精加工策略非常有用。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些精细加工策略来加深记忆,教师也可以专门将一些有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教给学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三种精细加工的
策略。
1.位置记忆法
位置记忆法是一种传统的精加工策略。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例如,想象在校园里从宿舍到商店的路,路上有书店、邮局、招待所、水房和食堂。现在所要记的项目为奶粉、黄油、面包、啤酒、香蕉,在所记项目和特定位置之间可以进行如下的联想:在书店里到处都迷漫着奶粉,书本上都沾满了奶粉;在邮局里人们全用黄油贴邮票;招待所里所有的沙发等家具全是面包制成的;水房里水龙头流出热气腾腾的啤酒;食堂改成舞厅,香蕉式的人们正翩翩起舞。回忆时,只要按路线上的各特定位置提取所记项目就行了。位置记忆法对于记忆有顺序的系列项目特别有用。
2.联想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助。许多有效联想的基础都是形成心理想象,心理想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辅助手段。联想时,想象越奇特而又合理,记忆就越牢。例如,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可用联想法记作:“前鸭子下蛋后鸭子看,刘邦定都于长安。”这是因为2像鸭子0像蛋。
3.建立联系
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的多余性也是一种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在所学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是精细加工的基础,这意味着要对所记项目进行意义识记,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精细加工也强调在新学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可见背景知识的多少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某一事物,你到底能学会多少,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你对这一类的事物已经了解多少。所以,学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积累知识,只有将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好了,才能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将其与背景知识联系起来,有效地学习新的知识。
以上所述都是一些基本的精细加工策略,对于比较复杂的课文学习,精细加工策略还有说出大意、总结、建立类比、用自己的语言作笔记、解释、提问以及回答问题等。这就意味着给所学的信息添加更多的东西,如提供细节、给出例子、和其他问题产生联系或从材料中作出某种推论等,这些额外的信息将使所学信息意义更丰富,更容易记忆。
(选自董奇、边玉芳教授主编的《经典心理学实验书系》之《教育心理学》)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编辑 / 杨 怡 终校 / 于 洪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