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朱胜阳
暑假里,我看了一位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示范课视频合集,准备趁着假期好好学习这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十多堂课听下来,的确,我从这位特级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无论是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评价语言等,都堪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典范,甚至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都那么恰到好处。
但也正是在反复观看示范课视频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位特级教师的课堂有一个问题:在他的课堂上,你只会看到那些优秀学生的精彩表现,却很少能看到那些相對较弱的学生的成长——那些学习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甚至连表现的机会也没有。而课堂教学最应该追求的,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展示自己高超的基本功,也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演绎自己精彩的教学设计,而应该是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以课堂小练笔为例。这位特级教师一般会在课堂上安排一次练笔。随着音乐响起,学生根据要求开始练笔,教师俯身巡视,一边巡视,一边在那些写得精彩的学生的作业纸上做上记号。等练笔结束之后,便让所有作业纸上留有记号的学生逐个展示,教师依次点评。一答一评,直指练笔主旨。
学生练笔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既是对学生文本理解程度的检测,也是对学生写作的常态训练。但这位特级教师对学生练笔的反馈方式,有很大的问题——教师只选择写得精彩的学生回答,对于那些不符合教师期待的,或者需要指点改进的练笔,则不闻不问——难道这些学生都没有教师指点的需求?
或许在绝大多数观课教师眼中,这样的课堂的确精彩,因为教师教得实在精彩,学生答得更是锦上添花。但在我看来,却不是。虽然我也是一名教师,但在求学生涯中,我不是班中的优等生,恰恰是班中学习力相对较弱、更需要教师指点的学生。如果我在这位特级教师的课堂中,肯定是没有回答、表现的机会的。因为我写得不够好,理解得不够到位。我能做的,只能是默不作声,假装学习。
我想,这位特级教师如果能看到课堂上的“弱者”,能从“弱者”视角来思考问题,或许他的课堂会更加完整,更加有人情味,毕竟课堂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我们要关注的不是个别学生的成长,而是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走进课堂,看见学生。教师要看见眼前的每一个学生,课堂上要让“弱者”也有发声的机会,有成长的空间。用佐藤学的话来说:“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