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何捷
2022年上海高考的作文题,引起高度关注。题目大意是:小时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写作。从小时“喜欢发问”,到长大后“看重结论”,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丢失的是好奇心,是探索力,是求知欲。能否提问,能否提出优质的问题,是学习中最核心的上进力。
如何让学生更会提问?在美国学者斯塔科所著的《课堂中的创造力:充满好奇和愉悦的学校》(第4版)中介绍了“促进学生提问”的几种策略,笔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调整后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是有区别的
问题本身是有区别的。从功能上划分,有的问题是为了组织教学而提的。教师常问:“大家准备好了吗?”学生高声回答:“准备好了。”一问一答,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有的问题是用来“应对”的,例如,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问题。答案张口便来,要的就是及时应对的效果。还有的问题确实需要思考,但即便是思考也有差别,例如,“考查理解与否”的问题和“真正存在”的问题。
“考查理解与否”的问题,思考中仰仗更多的是记忆、分析、表达等处于浅层学习的能力。例如,学习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时,教师提问:“说说你对文中‘父爱之舟的理解,这小船代表着什么?”这个问题考查学生对之前的学习是否理解。“真正存在”的问题,涉及探索、辨析、推测、调动旧知识等深度学习的能力,体现与考查的是综合素养。在《父爱之舟》学习时,有学生提问:“作者在文中自述难以画出,为什么后来又画了那么多小船?”这就是真正存在的问题——从文中来,与文本高度关联;无法简单给出答案,需要经过探讨;答案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问题也有优劣之分。有了区别与评判的设定,才会催生出优质的问题。同时,教师应克制自己对处于浅层学习区间问题的迷恋,尽量控制发问频率,不要张口就问。
当“真正存在”一类问题出现时,教师要慎重地提示全班予以关注;围绕问题思考、争辩,共同寻求答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提出表扬,并让其分享提问的经历。这样的流程,让学生看到问题被区别对待,自然会努力提出优质问题。
第二:教师应成为提问的表率
学生不善于提问,很有可能是缺少榜样。请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在许多课堂上,仅存的是训练,是任务,很少有提问。或者说,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属于回应性和组织性的问题,较少具有思考价值。
身边没有榜样的力量,自然慢慢就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成为提问的表率,勇于、善于、勤于提问。同时,也展示出提问者的风采。
例如,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的学习中,教师提问:“齐威王、田忌与孙膑,谁才是这个故事中真正的大赢家?”问题极具思考价值,学生围绕着问题讨论。答案是富有个性化的阅读结果,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又如,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猫》一课的学习中,教师结合老舍的散文《养花》提出问题:“老舍是个爱花之人,可小猫却造成‘枝折花落的结局,难道老舍还会爱这样的小猫吗?”问题看起来是有意制造矛盾,还涉及作者的其他文章,一时间感觉“难以取舍”。学生很容易陷入深思。根据问题,学生认真比对、查询,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
好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思考并有所收获,教师示范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优质问题。
第三:在专业上给予辅导
教会学生提出好问题,教师也许要上一节关于“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的辅导课。例如,让学生明白:问题是由什么构成的?提问可以从何入手?提出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教师如果能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学习中的问题,了解“问题产出”的流程,将为后续的提问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实,与其他项目的学习一样——要学会提问,少不了教师的辅导。辅导是否专业,过程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学习的效果。
如前文所展示的问题——《父爱之舟》中,“难以画出”与“画了很多”的矛盾的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共享问题提出的过程。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学生细读后发现,作者在文末表达的核心意思——何时才能画出这样的小船?之后总结出作者认为难以画出。接着让学生欣赏吴冠中先生所画的小船,发现他不仅画了,还画了很多。文字与图片的对比发现矛盾,学生很自然地就能结合矛盾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顺势总结提问的流程:细读文本,发现作者的核心意思;拓展搜索,广泛地收集资料;针对核心意思与资料进行对比、验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追踪思考。有了具体的程序辅助,学生还可以提出其他优质问题。
第四: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
从“不会”到“会”,再到“高级”,要经历一个过程。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尽如人意时,教师要尊重。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问题质量。假以时日,辅以方法,学生能逐渐提出优质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1.机会均等,让所有问题都得到陈列,让每个提问的学生都得到尊重。2.关注学生的个体进步。教师善于纵向对比,从个人进步角度发现学生提问水平的变化。3.进行集体提问状态评估。让学生得知集体提问水平在提升。大环境改变了,个体也要努力赶超。4.选取优质问题,对提问者大张旗鼓地表扬,并认真严谨地探讨问题。获得一个好问题极为不易,教师甚至可以因此改变课堂教學设计。这样的做法,让提问的学生感觉到自己因为提问而得到重视,让全体学生感觉到教师特别重视提问。在趋同心理的作用下,学生很容易进入比肩优秀、努力进步的良好状态。
好的问题,能引发优质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探究式学习。“学习提问”正是新课标时代的新挑战,更是新的学习力发展路径。
(作者单位: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