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竹平
叶圣陶先生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反复强调学习境遇的创设,他所说的学习境遇到底指什么呢?它包括我们常常提到的真实的学习情境,但又不止于此。无论是体现单元整体意识或大单元教学理念的一门课程,还是每一节“为儿童全生活着想”的课,都应该能让学生于不同维度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学习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的建构。“不同的维度”,既指“真实”的学习情境,也指被激活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生活、学习经验,还指教师有意识地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创设的学习文化场。这些共同构成了叶圣陶先生所期待的“境遇”。
多重学习境遇的聚合,让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得到凸显,“可见”的学习得以发生,因为合适的境遇让学习成为一种能自主觉知的行动,确保学生投身于“有我”的学习和有目标的学习中,并有效地促成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深度理解。
一门课程、一节课中,有生活境遇、知识境遇、课本境遇和文化境遇等。生活境遇,在唤醒和尝试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知识境遇,给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线索;课本境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就是不断实践、迁移、发展的过程;文化境遇,让学生以更开阔的视野了解学习的价值。在学习目标的统领下,多重境遇聚合成一个整体,赋予学习更丰富的意义、价值,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多重境遇,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真正做到“为儿童全生活着想”。学习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张中国地图的运用,就能巧妙地聚合多重境遇。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8课到第11課,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到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的位置 ,再找到《富饶的西沙群岛》所在单元写到的天门山、洞庭湖、西湖、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的位置,然后找到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这一学习活动包括了课本境遇(相关单元的联结)、知识境遇(地图的运用、方位的概念)、文化境遇(壮美山河和风景名胜)以及生活境遇(这些地方与自己位置上的关系,以及拓展任务“假期游览攻略”)。此外,课堂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也要有境遇意识,比如理解什么是“关键语句”,可以先开展具体的句段学习,再迁移学习《海滨小城》一文中的相关段落,知识境遇与课本境遇的聚合,就很自然地实现了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为儿童全生活着想”是母语学习的应有之义。聚合多重境遇,当是语文学习的应然选择。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