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万雯雯
阅读红色经典童书能让成长在新时代的学生了解信仰的火种缘何燎原,让生活在“蜜罐”里的学生明白民族的脊梁因何而立。学生在接触红色经典童书时,往往是被动阅读,或浅表阅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交流中与少年英雄一同成长呢?如何引导学生在分享、对话中爱上阅读红色经典童书呢?笔者以《两个小八路》阅读交流课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两个小八路》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孙大兴和武建华这两个小八路机智勇敢地完成了一次次任务,在党的培养教育和战争烽火的洗礼中,成长为英勇的革命战士的故事。和学生共读这本书后,笔者把课堂搬到室外,将这节阅读课巧妙地与其他学科融合,聚焦孙大兴成长经历中的三个重要事件——烧粮食、炸炮楼和送情报,引领学生重温少年英雄的成长历程,体会少年英雄的机智与坚强,激发学生立志做新时代好少年的愿望。
一、创设情境,将阅读动态化
传统的阅读交流课,师生往往“一问一答”式地分析文本内容,像这样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常常会限制学生的活动能力。如果学生无法真正进入故事中的情境,无法感同身受地贴近故事中的人物,那么交流也只是一个依照文本、流于形式的对话。因此,交流“烧粮食”这一环节时,笔者邀请了体育教师共同阅读文本,设计教学环节。根据书中描绘的“烧粮食”的场景——“孙大兴和武建华悄悄地摸到保长家的后墙外边……蹑手蹑脚地走进草棚。孙大兴把两口袋刨花全掏出来,塞在粮食缝里……接着‘刺啦一声,划着了火柴,把刨花点着了。”体育教师根据这一描述设计了四项体育活动——“匍匐前进”“过独木桥”“障碍攀爬”和“点燃‘火把”,为的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体能活动,切身感受两个主人公半夜烧粮食的紧张心情。这一活动,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此时笔者顺势发问:顺利完成“任务”的孙大兴,真是勇敢,可是这次行动得到了靳大叔的表扬吗?为什么呢?笔者根据文本再现情境,引导学生对人物形成立体的认识:他们“虎口拔牙”去烧粮,很勇敢,但差点暴露身份,引起更大的麻烦,十分的鲁莽和冲动,有勇无谋!
笔者将“烧粮食”这一阅读内容的教学,与体育学科融合,通过将奔跑、攀高、爬行、点燃“火把”等活动与孙大兴在夜间的奔跑、翻墙、蹑手蹑脚地走进草棚、烧粮食等行为对应。如此设计,成功地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更悄无声息地为学生构建起对书中人物形象的初步认知。
二、巧编计算,将阅读思维化
孙大兴在擅自“烧粮食”之后,学生便给他贴上了“鲁莽”的标签,那么接下来的“炸炮楼”任务,就是孙大兴成长的阶梯。“炸炮楼”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讲的是鬼子在村里修了一座炮楼,靳大叔和孙大兴、武建华商量要一起把它炸掉。情节上,学生一读就懂,但这蕴含其中的人物形象的转变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呢?笔者找到数学教师一起研读“炸炮楼”的片段,数学教师根据书中的故事情节设计了一道情境数学题,让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模拟当时的情境,通过画图计算,完成“炸炮楼”的任务。
“晚上10:00,武建华、孙大兴和靳大叔三人同时从靳大叔家出发去3000米外的炮楼完成炸炮楼的任务。他们的计划如下:他们三人以300米/分钟的速度一起到达炮楼后分头行动,武建华负责引开炮楼伪军,与此同时,孙大兴埋地雷和放炸药需要3分钟,靳大叔找到指定位置贴好纸条需要2分钟。假如伪军每分钟跑260米。请同学们想一想,武建华需要将伪军引到离炮楼至少多少米的距离才能保证孙大兴和靳大叔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如果一切顺利,他们三人原路返回靳大叔家,最快几点到达呢?”
“炸炮楼”这一事件的教学,与数学学科融合,为学生创建了一个思维场。这道题目考查了路程往返和时间优化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阅读分析和画图计算,加深了对情节内容的理解,教师将阅读内容重新建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让课堂上有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和智慧的交锋。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人物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和理解,仿佛随着孙大兴一起成长。
三、动手操作,将阅读可视化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送情报”这一情节中感受到孙大兴的成长与蜕变呢?笔者在课堂上没有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现代化媒介,而是通过沙盘模拟的形式,让学生手脑联动,还原当时的情境。这一方式既检测了阅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乐趣,又引领着学生和少年英雄一起行走在凄风苦雨的成长道路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红色童书可以让学生在革命人物的感召下了解红色历史,感受不一样的童年,思考什么是忠诚、勇敢与信念。这是一堂以阅读交流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本节课大胆地和其他学科碰撞,通过聚焦孙大兴成长经历中的三个片段,与体育、数学、综合实践等不同学科进行融合教学,通过体能运动、思维演算、动手操作,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在学生静态阅读的基础上,将阅读动态化、思维化、可视化。这样的课堂打破了常规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形式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和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使学生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领悟红色精神,在红色阅读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京山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