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梅晓玲
导 读:
罗伯特·斯滕伯格在《思维教学》一书中说:“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于漪老师认为:“教师应从学生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 [1]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笔者将《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中收录的《九色鹿课堂实录》(以下称“其一”)与薛法根老师在杭州“千课万人”观摩活动中执教的《九色鹿》(以下称“其二”)为例进行对比,试图寻找学生阅读思维发展的密码。
一、精心设问,让课堂更具张力
对于课堂的第一板块,薛老师的处理是不同的。
【其一】
(出示四组词语,学生朗读,而后提问。)
师:(指着第四组词语: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1:都是描写调达的。
生2:都是写一个人品质很坏的。
生3:都讲这个人没有良心。
生4:这样的人就是灵魂很肮脏的人。
【其二】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里有一个人物,它叫——
生(齐):九色鹿。
师:喜欢它吗?
生(齐):喜欢。
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课文中还有一个人物——调达,喜欢他吗?说说理由。
【赏析】正如建构主义经典的鱼牛寓言启示我们的:“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上的建构过程。”薛老师两则不同的设计,其实都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而形成的意义建构。其一是抓住课文中这几个词语的共性特点引出人物,使学生对这些词语有初步的理解;其二是对课文中两位主人公的评论,使学生带着自己对课文、对人物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
倘若以层级提问模式来归类的话,其一属于第二级,即高级聚合型提问,检查学生在回答了低级聚合型提问的基础上是否理解并表达出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信息;其二则属于第三级,即低级发散型提问,要求学生在回答某一问题时提供事实依据,或提出恰当理由,或分析其原因,或提出一种观点,甚至关涉第四级,即高级发散型提问,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文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富有创意或评判性的思维。[2]
就两则不同的处理方式而言,笔者认为其二更具思维的张力,在薛老师充满智慧的理答下,我们会看到孩子们各自不一样的想法。(以下仅截取部分学生对九色鹿的评价)
【其二】
生1:我喜欢它颜色很漂亮,有九种颜色。
生2:我喜欢它不图回报。
生3:它很机智,国王要捉拿它的时候,它说服国王改变了主意。
……
生6:我喜欢九色鹿的急他人之所急。就是调达掉入水中时,九色鹿奋不顾身地把调达救了上来。
生7:喜欢九色鹿善良的心。
【赏析】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精心设问,会让课堂更具思维的张力。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也可以积极尝试美国创造学创立者奥斯本的“风暴思维法”,遵循四个规则:禁止批评,鼓励畅所欲言,鼓励各种想法,欢迎进行综合和提出改进意见。[3]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哪怕是出错,哪怕是相互补充,哪怕是彼此激烈的交锋,教师都应鼓励。
二、想象朗读,让文字有声有色
心理学家认为:“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文字信息传递过程中接受端的思维活动。” [4]想象朗读,可以让这样的思维活动显性化。
【其一】
薛老师请学生四人一组自由分工朗读。有的小组分角色朗读;有的小组将故事分成四个部分,每人读一部分;有的小组抓住主要人物调达、九色鹿,各由一名学生读,其余齐读。薛老师不仅让学生介绍如何分工朗读,更追问这样分工背后的原因,学生在分析的同时,其实也反映出了他们背后的思考,薛老师也给予了各组不同的意见。
师:既然是分角色朗读,就要注意角色的特点,读出角色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
师:(在学生读到“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时插话)这里怎样才能读得有声有色呢?建议你再想象一下当时落水人身处的险境。再读!
(生读得急促而紧张)
师:有进步。还要注意,这里是在水中拼命“呼喊”,不是站在岸上喊。再读!
(生读出了那种紧张感、危机感)
【其二】
恰如巴什拉所言:“就像看戏一样, 阅读时某个世界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5]整个教学的第二板块即为“想象朗读,感受情境”,从“看”老师画连环画(实际画了个方框),懂得“畫画除了用笔画出来外,还可以用语言进行描述,这种描述需要我们在头脑当中进行想象”。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并借由想象在头脑中显现9幅连环画,聚焦人物最多、情节最紧张的第8幅。
师:刚才“山林之中,春光明媚”读得很好,但是后面“乌鸦高声叫喊”,你刚才就像平时说话一样。要让这幅画带有画面感,不仅要有声音,还要有情节,懂吗?想象一下九色鹿在干什么?
生1:在睡觉。
师:在草地上酣然入睡。乌鸦在哪里?
生1:乌鸦在天空中高声叫喊。
师:九色鹿已经睡着了,还听到乌鸦高声叫喊,这叫想象。想象的是画面,更重要的是情节。紧张吗?
生1:紧张。
师:为什么紧张?
生1:因为九色鹿正在睡觉,国王的军队却来捉九色鹿。
师:是啊,情况万分危急。再来读!
(生1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么一想象,朗读就有变化,我们给他掌声!
(生鼓掌)
【赏析】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人类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两个教学片段比较,都含有想象。其一更多的是对学生朗读的点拨,其二则是贯穿整个朗读指导的教学环节,让无声的文字变得有声有色。学生经由想象这一思维方式,如见其人,如入其境,领悟感情,品味意境,朗读也就有了变化。
三、随文练笔,培养言语智能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越学越聪明,发展言语能力,培养言语智慧。”这是薛老师课堂的“主心骨”,也是语文教学的“根”。两个课例都有随文练笔。
【其一】
师:这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可是国王说的话却没有直接写出来,只是概述了他讲话的内容。如果你是国王,面对九色鹿和调达,会说些什么呢?
生1:国王先是表示自己很惭愧,然后是斥责调达,并惩罚他,最后是下令保护九色鹿。
师:对!国王的话主要是包括“斥责、惩罚、保护”三个内容。现在,发挥你的想象,将国王的原话写出来,看谁写得生动形象。在这段话中,要用上“竟然”这个词。
【其二】
师:调达虽然是一个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卑鄙小人,但受到惩罚以后,他面壁思过,悔过自新,重新做人,最后成了五百罗汉第一百二十七尊。我们来想象一下,国王非常惭愧,那调达呢?心里会怎么想?
……
师:下面我们写个片段,写国王的心理也可以,写调达的心理也可以。想象一下,国王心里是怎么惭愧的?调达心里又是怎样后悔的?有一个词一定要用上,就是“竟然”,还可以用上“难道……吗”。
【赏析】两则练笔,其一是发挥想象,写国王说的话,其二是揣摩国王或调达的心理。两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于是练笔也不相同。其一更多的是为抓住语言有声有色服务,其二是为了让学生体验角色、感悟事理。“接受美学提出,每一文学作品都包含着许多不确定领域,即‘空白,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上都是未完成的,中间有许多‘空白,有待读者通过想象去填充、丰富,甚至重建。” [6]两则练笔,薛老师都巧妙地抓住了文本的“空白点”,随文而练,因需而练,让孩子们去想象,自由言说,丰富文本。孩子们的思维已不再停留在认知、理解、评价的层级,而是达到了创造的层次。
G·W·阿普斯在《学习技巧》一書中指出:“借助阅读资料,对学生进行推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课堂也不妨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些合理的练笔,让语言与思维同生共长。
薛法根老师说:“智慧的语文教育来自善良的心灵,来自深刻的思考,来自鲜活的生活。真正的教育智慧生成在你的语文课堂,生成在你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观他的课,时时处处能感受到言语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苑耕耘录[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4.
[2]Kindsvatter,Wilen,Ishler.Dynamics of Effective Teaching[M]. New York: Longman,1996.
[3]伦纳德·克拉克著,孙邦正译.中学教学法[M].南京:正中书局,1976.
[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5]加斯东·巴什拉.梦想的诗学[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6]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