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罗茜茜
前些天与弟弟闲聊,他谈到了当下师德、信仰的崩塌,并一一列举从小学到现在教他的老师的种种“劣行”。我立刻以汲安庆老师为例驳之。他叹息说,这样好的老师自己从未遇到过。尽管看似“说服”了弟弟,但实际上也揭露了当下许多老师教育理念存在种种问题的现实。近日,“在孩子书包里放录音设备”这一话题挤进了微博热搜:一位母亲为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便在孩子书包放了录音笔,谁知却录下了老师经常斥责学生为“鬼”“差生”“没爹娘”的“语言暴力”。网友的留言是清一色的感同身受,让人不寒而栗。即便许多网友早已为人父母,却始终走不出小时候受老师“语言暴力”留下的阴影。
为了寻求“为师之道”,我再次捧起了汲老师《怀抱生命的教育》一书——这是第三遍阅读。合上书页,对这本书的感受可借用江顺贻评价蔡小石《拜石山房词》的话概括:“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
初读此书,惊叹汲安庆老师的才华与师德,感叹做他的学生是多幸福的事。再读此书,心疼其磕磕绊绊的蜗行摸索,以及面对种种不公待遇的无奈。三读此书,内心澄澈,仿佛听到文字中发出的催促生命拔节的有力声音。
《怀抱生命的教育》一书由“迷恋生命的成长”“诗文里的生命课”“教育热点中的生命沉思”三部分组成,在客观说理的背后,有絲丝入扣的情感渗入。汲安庆老师是沉醉于教育的“痴人”,在教学上始终坚持精品意识,将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入每一堂课。因此,这本书中每篇文章都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情感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这正是《怀抱生命的教育》一书的核心理念。汲老师对半途而废的鄙夷,对“假大空”教学模式的揭露,对有些教师追名逐利的唾弃,从侧面突出了他的“学问不修,吾之丑也;学问修而不被重用,学校之丑也”理念。
汲老师认为,若是带着一颗功利的心做事,不能捍卫心灵的纯净与自由,是“缺乏美感,缺乏道义”的,“就像一条不安分的跃到岸上的鱼,失去水的依托,不仅行动困难,连精神的呼吸也都存在问题了”。汲老师的感人之处还在于,面对教育中的黑暗现象,他不是视而不见,而是直言鞭笞。比如《“冷”暴力何以“热”流行》一文,他不仅对当下教育中“冷暴力”问题进行解剖,还尖锐地指出《心声》中描写的程老师的公开课“堪称中国公开课教学虚假、做作的形象写真”。
秉持做“怀抱生命的教育”这一理念以及多年的践行及阅读经验,汲老师早已看淡了外物,而是致力于自我反思与提升,坚持做自己的裁定者,他始终相信“人是他吃进去的东西”。他俯下身子读书、写作,充盈自己的内心,对抗俗流,他笔下的文字真诚而又有力量。“运动是领导喜欢搞的,形式是领导喜欢看的,所以我可以在顺从的旗帜下反叛,以不变应万变,你又能奈我何?”他并非一“傻”到底,而是智慧地运用“屈服”,以更好地向善和美出发。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绝大部分教师通常参照教案,抨击金钱社会下人性的阴暗,而汲老师却立足文本,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看到的是在约瑟夫身上绽放的“天使元素”,并从中得到启示:教学中绝对不可照本宣科,要“以爱换爱,以真诚换真诚”“不择地,不择时而育”。
有意义的生命必将是幸福的生命。在《倾听是一种襟怀》中,汲老师引用了庄子的“虚室生白”一词,说“人只有将心灵虚位以待,阳光才会进驻心灵”。他正是如此,才得以让生命开花。“花开的时长很短,这颇像蝉——十七年的地下等待,却只有一个夏季的生命欢唱。”他自己又何尝不是那蝉呢?对于文本研读、教学设计,甚至是班级管理,他都倾尽心力。学生见此情景,无不感动,也就更努力地学习和配合汲老师的工作。正因为他苦心孤诣地耕耘,才换来学生生命的绽放。研一上学期,我由于身体原因,需要动手术,汲老师主动发来消息,在关心我健康的同时还一直督促我读书。而我那时却根本无心读书,直到看到这本书中《梦想,年轻的标尺》里这样一句话:“身未老,心已衰,精神的元气都泄了,生命的萎靡便不可避免。”我的脸火辣辣的,甚至有想哭的冲动。
汲老师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怀抱生命的教育》一书中,他反复表达了自己对几位老师的感恩与尊重。我想,这几位老师赠予汲老师的又何止知识、技能,必定还有为师者的高贵品格。他们对汲老师播洒阳光,汲老师则把吸收的阳光继续播洒出去,可谓以生命教育生命。“生命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它如何提出了有关生命的完备学说,而在于它对于批判传统教育的反生命性质;不在于它是否完全实现了人的生命的完整性,而在于它试图回到教育的育人本质上来。”在《年青而顽固的抗议》一文中,汲老师从一位颇有才气的语文老师收到全班42名学生联名抗议,要求该老师停止课堂互动讲起,谈到了当下语文教学“满堂灌”的现状,以及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禁锢的现实。这一刻,他是愤怒的。在《嫦娥到底看见了谁的面影》一文中,他谈及学习巴金的散文诗《月》时的一个小片段:遇到突发的教学状况,他不但没有斥责上课捣乱的“熊孩子”,反而利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让这个孩子自陷矛盾,并引发新的思考。这一刻,他是睿智而幸福的。在《我被“平等”撞了一下腰》一文中,他谈到了一场由水杯引起的被学生挤兑的事件,为了平息学生怨气,他发表了一次关于平等的即兴演讲。这一刻,他是理智而让人充满敬意的。汲老师和我以往遇到的老师有很大不同,他总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满心欢喜、毫无怨言地完成他交代的任务。
汲老师的这本书可概括为“思维的博弈,言语生命的表现,精神生命的出场”,而看到他的每一刻也仿佛是处于朝阳升起之时,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
倘若多些汲安庆这样的老师,应该是学生的幸事,也是教育的幸事。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万永勇
E-mail:jxjywyy@126.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