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翁还童
在成人基础上的成己才是真正的成己,也只有成己,才能更好地成人。就像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天地造人,也不会造出两个一样的人。按照卢梭的说法是,上帝把一个人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这个人的特定模具打碎了。所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高贵存在。就像李白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哲学上有一个亘古的问题,生而为人,如果没有问过自己,似乎有些说不过去,那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可以让人宽广,让人柔软,让人有无限的忧伤,让人有美好的向往。
认识自己太重要了,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是不自知的人是无明的,不知道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所以许多人都是看到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去做,心理学上有这样的从众现象。
认识自己太困难了,所以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一句箴言是:认识你自己。
自古以来,就有占卜的、打卦的、算命的、看相的,是为了什么呢?不都是觉得自己迷糊了,要叫别人来指导。如果是想认识自己,有一定的意义。认识自己太难了,所以叫别人来看,也是一个办法。因为真正有智慧的人,可以给予一些人生的指导。而且中国的易经学,都是讲联系,也就是因果;讲辩证,也就是变化;讲守常,就是底线。就是不能认识自己,也会叫你安常守素,做好一个人。人去算命,要不有事,要不有求。往往得到的只是一个心理安慰,其实应该得到的指导只能是教人去除人的妄念。
教育就是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认识自己。我们开设许多课程,开展许多活动,坚持一些日常行为,就是为了让人找到自己。我在地方教育局任职的时候,分管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年组织地方青少年艺术节。艺术节以校园为中心,在校园艺术节的基础上来组织地方的青少年艺术节,就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展示。我们上半年组织一个开幕式,把活动布置下去。然后到各校观摩,选拔优秀节目。在此基础上,下半年开展声乐、器乐、舞蹈、大合唱、演讲、绘画、书法、科技制作、地方非遗等各项比赛,再组织优秀节目来举办闭幕式和颁奖晚会。每个学校的艺术节都有一周时间,尽可能让孩子们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每个学校的艺术节都是人山人海,成为孩子们自己的节日。这样的平台还有运动会、篮球俱乐部、各类兴趣小组等。关键要有这个意识,让人在这些日常教育活动中看到自己。
也可以说,去读书,就是去发现自己。关键是教给他一个怎样的发现法,如果遇见的是高人,可以发现高的自己;如果遇见的是矮子,只能发现矮的自己。
古代教育如私塾、书院都是个别教育,容易让人发现自己,教师也有更强的针对性。现代学校教育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班级授课,标准考试等往往是教人趋同,而不是让人自由地显出自己来。教师发现学生,让学生认识自己有一定的困难。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考验一个教师的智慧。
英国的大思想家在《教育漫话》里写道:“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点,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來。两个儿童很少有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认识自己,是为了成为自己。教育就是这样成全一个人。
人都有理想,心中有偶像,或者崇拜爱因斯坦,或者崇拜成吉思汗,或者喜欢周杰伦、王力宏,或者喜欢李小龙、李连杰。总之各不相同。但是如果从身体到灵魂都叫你变成你崇拜或者喜欢的那个人,就是没有了自己,估计没有人会同意。可见,成为自己是多么重要。从教育上来讲就是因材施教,孔子是这样的,佛陀也是这样的,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法门。
陆九渊说,人各有所长,就其所长而成就之。
王阳明说,我们教人,不是束缚人做一样的人,而是要据其特点来成就他。因为人的禀赋太不相同了。
《论语》里有一章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陪着孔子坐。孔子说,假若有人用你们,那么你们怎么办呢?
子路说,三年治理好一个国家,人人有勇气,懂得大道理。
冉求说,三年治理好一个小国,人人富足,礼乐修明。
公西华说,参加祭祀或者与外国会盟,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说,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个谈话的画面非常美,学生一个个都知道自己,而且充满自信。曾皙虽然说得最不靠谱,孔子却给予赞叹,说我跟你一样,因为这也就是他的好处。
古风里面有一首诗说,桃花二月放,菊花九月开。一般根在土,各自等时来。自然是这样,人也是这样。
耶稣说,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自我,又有何益呢?
成就自己,还要守住自己。守住自己,就是要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就是做自己可以做的,能够做的,应该做的。做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事,就是卑贱,就有祸患。《易经》有云:“非所居而居焉,身必危。”
明代冯梦龙编《古今笑》里有一则帝王言命的故事,说朱元璋曾经到国子监调研,有一个厨子上了一碗茶,非常好喝,皇帝就口诏赐给这个厨子一个官职,供自己使用。有一个老生员夜晚想起这件事,就一个人独自吟诗云:“十载寒窗下,何如一盏茶。”皇帝微服散步至此,刚好听到这两句,应声而出:“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去比。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责任就可以了。
《中庸》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样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孔颜之乐,因为他们求仁得仁,又有什么不快乐呢?或者如王阳明说的,我心光明,夫复何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