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读悟意传理解

时间:2024-05-07

熊云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语言的形象色彩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文本才能慢慢感悟,才能准确表达出来。魏书生说过:“语文老师不应像食品厂的推销员,以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而应当像保育员,以考虑孩子的胃口、心灵的需要为己任。”朗读文本能拨动学生内心的“琴弦”,能使学生走进文本角色的内心世界。孙老师用准确、简洁的课堂教学语言指导学生朗读文本、悟其文意、传达理解,让我们受益匪浅。

【片段—】《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我们既要把课文读通顺,又要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谁来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生:我喜欢老人的不辞劳苦(读第七小节)。

师:读得流畅,口齿清楚,很好!

生:我喜欢这小节,它写出了天游峰的生动和美丽(读第二小节)。

师:我们一起读读看,感受感受这天游峰的险和美。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起来)

生:我喜欢老人那双慈祥的眼睛(读第八小节)。

师:你真是慧眼独具!我也仿佛看到了这双眼睛,还有谁愿意让我再次感受这慈祥的眼睛?

(愿读的学生,深沉地读了起来)

生:我仿佛闻到了那热茶的浓香(读第四小节)。

师:我想真的闻到浓浓的茶香,谁能满足我?

(学生自觉地读起这小节)

师:从哪里看出游人爬山是很累的?

(学生交流读第七小节)

师:要读好它,让我们感觉出天游峰的高,听得出游人登峰的劳累。

生(多名轮读):我抬头望了望……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师生听悟:不高→比较高→高啊!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在孙老师的课堂上都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其一,给足阅读时间,整个片段几乎就是学生的读书声,他为学生提供读书机会,从不吝啬时间;其二,注重情感熏陶,在学生的读书实践中,他积极鼓励学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读出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绵绵情意。也正是在孙老师的激励、赏识下,学生读出了天游峰的险与美,读出了茶香的浓郁,读出了游人登峰时的劳累。在这不知不觉的读书实践中,学生能做到悟其文意,传达理解。

【片段二】《只拣儿童多处行》

师:是的,在玉澜堂里,他们找到了春天。在这一段里,海棠树被比作什么?

生:比作喷花的飞泉。

师:你平时看到的喷泉是什么样子?

…………

生: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花,从树枝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

师:你们能不能把海棠树的繁茂和花的旺盛通过读表现出来?(自由练读、体会)

师:谁能读得更好些?“密密层层”“繁花”“不留一点空隙”“喷花的飞泉”要读出来噢。(指名读,齐读)

师:看到这样的春景,冰心奶奶是怎样赞美的呢?你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情来吗?(指名读)

师:谁能把文本中两个感叹号所在的句子读得更好、更美?(指名读)

师:我们一起来赞叹一下。(齐读)(生试着背诵)

【赏析】感知是理解文本的第一道门坎,也是感悟文本的基础。在初读阶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性地落实最基础的字、词、句、修辞等方面的理解,为进一步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孙老师根据文本实际特点,引导学生感悟“喷花的飞泉”,为后面的再现意象、感悟理解铺路。当学生读到冰心奶奶把海棠树比作喷花的飞泉时,他引导学生想象这种景象。这样一来,便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将简约的语言展现为丰厚的画面和文字,为感悟树的繁茂、花的旺盛作铺垫。这种意象,随着学生想象补白的过程而逐渐清晰,文本的内蕴也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和感情朗读奠定基础。学生对文本感悟到什么程度,通过朗读是最能表现出来的。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美读”。因为“美读”过程,学生既传达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将文本中的意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孙老师在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历的基础上,通过重点词的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感悟,读出海棠树的茂盛、花的旺盛,自然就能背诵,最终达到对文本以读悟意,传达了理解。

(作者单位:江西省莲花县升坊镇浯塘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