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课上的“说”法培养

时间:2024-05-07

吴秀梅

课余,笔者和同事一起聊到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话题时,总有种困惑:就是感觉现在的语文课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参赛课,敢举手发言的学生总是寥寥无几。学生为什么不愿举手?举手就意味着会被老师叫起来“说”,而他们却常常不愿当众“说”,更不愿在陌生的老师和众多听课的老师面前说。他们往往习惯于听老师讲,而不愿张口回答问题;习惯于抄老师写的答案,而不愿阐述自己的观点;习惯于看老师的表演,而不愿站起来“说”,去积极参与……语文课堂中学生不能“说”起来,主体地位也就不能充分地得到体现。

为何课堂上会出现“哑巴”学生呢?被誉为“旷世奇才”“当代孔子”的特级教师魏书生有精辟论述,他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学生能讲明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师爱唱独角戏的普遍现象,不给学生“说”的机会,一上课就滔滔不绝地从字词句篇讲到语法逻辑,学生每天每节课都听着这些东西,听得昏昏欲睡。二是教师不能尊重学生的“说”。若学生发言时声音小或结结巴巴,或语无伦次,有的教师往往对此大为不满,觉得那个学生在浪费他的“宝贵”时间,打乱他的教学计划,劈头就一句“坐下”,或者怒斥一番。在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害怕自己说不好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取笑。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他们干脆就不举手、不说就不关自己事了。

许多国外的语文教学改革,也趋向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英国小语课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他们重视在组织教学方面下功夫:每堂课尽可能多地给儿童提供说话机会,鼓励他们多说、说好。据称,这种教学训练,收效显著,对儿童今后的学习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关方面还总结说,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发言,一可密切师生关系,二可了解很多情况,三可锻炼学生,四可活跃课堂气氛,五可撞击思想火花,六可培养学生聆听态度。美国的一项实验表明,儿童初期学习写作,通常总是把想说的话先喃喃自语一遍又一遍,然后才在纸上写出来。前苏联专家相类似的研究也证实,儿童写作,特别需要借助口说,如果不让他们动嘴说,就是勉强写出来也是错误甚多。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国外小语教学方法改革,是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使小语教学朝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提高学习效率这一方向进行的。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说”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以“说”为突破口,以此推动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有胆量说

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首先应该让学生敢开口说。进行说话训练离不开和谐的语言环境。我们要从平时日常生活入手,多利用课间或者其他活动时间,放下老师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用普通话和小朋友交谈。一方面,孩子会放松心情,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同时也会觉得老师就是他的朋友,不但平易近人,而且慢慢会减退对老师的恐惧感,有利于老师开展各项活动,也更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畅所欲言;另一方面,师生的交谈可以使儿童的口头词汇不断扩大、精确、丰富和深刻。通过交谈能大力培养学生有关听讲的各种必要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对那些发音不准的学生可以及时加以纠正。要消除方言定势的影响,特别是要纠正用方言的语音代替普通话语音的现象。另外也应注意,在儿童语音上,语音不清(如咬舌)和口吃是一些病理状态,应当特别加以注意,并给予必要的关怀、处理和治疗。在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学生说起话来自然会字正腔圆,他们不仅会有胆量站起来说,而且也会更加自信起来。

二、让学生有兴趣说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说话的兴趣,学生就会愿说、爱说。我们在教学时,尽量别出心裁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有说的欲望。例如:我在上习作指导《有趣的一课》时,首先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大家仔细观察,今天老师与往日上课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照往日老师的装扮以及老师的随身物品,积极发言纷纷说出了很多的不同:老师穿新衣服了,老师带茶杯了,老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然后再面露难色地告诉学生老师遇到难题了,让学生说说当听到老师也有难题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有的说,老师也有难题,我感到十分惊讶;有的说,老师的难题会是什么呢;有的说,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个难题,并竭尽全力要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对于学生说的内容,我们不给它套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说起来。现在的学生思考习惯是揣摩老师的想法,我这样说符合老师的思路、符合老师的答案吗?总怕跑离老师设计的跑道,而不是我要告诉老师我想到什么。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暗示、明示,给学生多方面的思考余地。不要急着引导学生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去说去走。让学生学会说些他自己想到的话,那样话匣子才容易进一步打开。

三、让学生自由地说

要逐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就要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说的机会。我觉得说话也应该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容易说的谁都愿意去说,因为其实每个小孩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例如,上看图说话课,我先出示一张小鸟的图片,问:你为什么喜欢小鸟?学生们的小手纷纷举起来,有的从小鸟的羽毛说,小鸟很美丽;有的从小鸟的样子来说,小鸟很可爱;有的从小鸟的声音来说,小鸟唱歌很动听;有的从小鸟的贡献来说,小鸟会捉害虫;有的学生马上反驳,不是所有小鸟都吃害虫的,有的是对我们有害的……这样课堂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接着我就提问,谁能把这只小鸟从头到脚介绍一下?同学们仍然争先恐后,热情不减。

四、让学生有意识地说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老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发展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促进内部语言发展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内部言语的发展是以口头言语和书面语言的发展为基础的。同时,内部言语的发展又是与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特别是思维水平密切联系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能力,亦即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后,不要立刻要求学生仓促回答,而应该使学生有想一想的机会,并且有意识地指定学生如何去想。在要求学生解决一些困难的问题或完成一些有难度的作业时,应该先用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出声的思维(回答教师的提问或同学互相商量),然后再转入无声的思维。

五、让学生善说、多说

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实情,个别指导,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阅读、写作都必须以词汇为基础,但仅掌握了词汇,还不能成为语言。因此,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耐心地引导学生自觉地以言语作为学习的对象,学会善于使用和组织词、句子来表达思想,力求使自己的言语能为听者和读者所了解,尽量让学生多说。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由在座位上说到在讲台上说,由有准备地说到没准备地说,由回答一个问题短时间地说到口头作文较长时间地说。教师还可利用诸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讲故事比赛,介绍学习经验,开辩论会等形式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增加说的信心,满足说的欲望,从而逐步提高说的能力。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语文课堂应让学生“说”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栗县栗江小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