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由一节课想到的

时间:2024-05-07

吴艳华

语文教研组内一教师上公开课《纪昌学射》,寓言简单易懂,教师课堂设计、课件制作都很精美,可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一节课下来,教师牵引太多,挖得太细,连补充材料《疑邻盗斧》也没学习,就匆匆下课了。以前的我会觉得这个老师很厉害,能把一篇小寓言上成洋洋洒洒的“大”语文。可是自从我接触并开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后,我觉得这真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精力。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语文教学其实很简单,多读、多背、多写而已。此外,语文课注重一课一得,不必面面俱到。我们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目标抓准了,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突出重点,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教师就能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就能轻轻松松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语文主题学习”正是一个最好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强调海量阅读,每学期配合教材,拓展阅读多本丛书,每单元配合多篇相关主题的文章;它强调课外阅读课内化,要求教师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讲教材,三分之二的时间课内学丛书。

记得在教《独坐敬亭山》这一古诗时,我就采用“1+X”的模式,第一次实现了我的“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这次课我记忆犹新,我先教了孩子们学古诗的步骤与方法:懂诗题、知诗人、解诗意、悟写法。告诉学生可以通过看注释、查资料、找关键词等方法来帮助自己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小组学习交流后,我抛出一个问题: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诗人李白孤独的心情?同学们通过学习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我顺势引导学生学习李白的另一首古诗《客中行》,分别让学生从同一作者不同的作品中感受诗人在不同意境、不同心态中却有着同样的豪放与浪漫的特点,人物形象、性格跃然纸上。接着我们学习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杜甫的《登高》和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是借秋景来抒发情感的文章,却因为诗人的心境不同,他们的遣词造句也各有不同。同学们通过看注释、查资料、找关键词等方法,一下子就在《登高》中找出了“哀、悲秋、独登台、潦倒”等词,并从中感受到诗人悲伤的心情,接着通过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更深刻地理解了诗意。此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是写秋景的文章,《山居秋暝》又给你什么感受?有的同学说我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感受到了秋夜静谧的美;有的说我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感受到村民平静有序的生活;也有的说我从“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感受到王维心情不错,不愤世嫉俗……我诧异于同学们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我想:此时此刻教师的任何讲解都是多余的,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对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不正是我们语文课所追求的吗?通过这一节课,孩子们爱上了古诗,爱上了我们的经典文化,也爱上了语文课,爱上了“语文主题学习”,爱上了阅读。

虽然我们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时间不长,但我发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真正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而且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它把学习目标定位在自我成长、自我需要的境界和层次上,这本身就是对学习的正确归位。因此,笔者坚持每天让学生课前5分钟诵读,到今天他们已经能背20多首课外诗,也能把《醉翁亭记》有感情地背诵下来。其次,笔者认真抓好小组建设,健全小组评价机制。就在最近的一次主题性综合活动“大自然的启示”中,同学们都乐于参与,他们在组长的协调下努力合作完成任务,有的负责查资料,有的负责版面设计,有的负责展示汇报,有的负责小创造……一时间,教室、图书室、电脑室都是他们的身影。一周后,他们的劳动成果纷纷在手抄报、黑板报、演示文稿、小发明上展现,这些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团结互助、会学习、爱创造的良好品质。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相信孩子,就会有奇迹。

我想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努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努力让学生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进一步思考、实践,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既学文,又悟法,既读经典得熏陶,又阅诗文学做人,让语文教学丰富多彩,让学生爱上阅读。(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恩江第二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