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古诗词教学“读占鳌头”

时间:2024-05-07

陈丽凤+++薛军生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凝练含蓄,字字珠玑,臻于完美。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深化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从而继承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关键在于抓住一条主线,落实三步读法。即以读为主线,实施初读、再读、品读。

1.初读:读准字音,有腔有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说要让学生多读,在读的同时,还得有具体要求,要读准、读响。在初读的环节,要字字落实,句句上口。字读得准确、饱满、响亮;句子读得自然上口,不误一字,不增一字,不减一字,不倒一字,字正腔圆。试想,如果学生连字都读不准,句子还读不顺,谈得上理解和感悟吗?因此,在初读时,教师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切忌走过场。

2.再读:读出节奏,有板有眼。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诗的节奏叫顿。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一句三顿:二二一句式(春眠\不觉\晓)或二一二句式(远看\山\有色),也可简化为二三句式;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是一句四顿,有二二二一式(天门\中断\楚江\开)或二二一二式(两个\黄鹂\鸣\翠柳),也可简化成四三节奏。朗读古诗要注意声断气不断,音段意相连。古诗词的情感风格不同,朗读的节奏类型也不同。

古诗词因为有韵脚,才有回环起伏的音韵美;因为有变化的节奏,才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旋律美。学生把握节奏后再来吟诵,就能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和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3.品读:想象画面,有意有境。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古诗教学的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短短几十个字,表达的意境、情感却极其丰富。可以这样说,没有想象的古诗词教学是苍白的;没有进入意境的诵读是失色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多举并措,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古诗《草》时,学生不理解“离离”这个词的意思,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长得又高又密的“草原”图,直观、形象,图文结合,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个疑难之词的意思。

如果把古诗词教学比作一个圆,那“读”就是圆心,通过圆心,画出以“读”为核心的半径,就成为一个古诗词教学“读占鳌头”的圆面,让我们在这个圆面里尽情地享受这一轮明月文化之美,探寻古诗词教学的真谛吧!(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实验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