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吴立青
【片段一】揭题想象
(教师先用绿色粉笔板书“春天”一词)
师:当你第一眼看到老师写的“春天”一词的时候,你脑海里联想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花红柳绿,漫山遍野绿油油的小草,还有田里忙碌的人们。
生:我听到了鸟儿的叫声,耳边似乎传来一阵阵悦耳动听的歌声。
生:我闻到了花草的香味。
(等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用黄色的粉笔在“春天”前面板书“触摸”一词。学生连起来读)
师:联系课文的预习,此时,同学们的脑海里又会产生什么联想呢?
生:好有诗意的课题,盲姑娘安静虽然看不见,但她用手去触摸,也能和我们一样去感受春天。
生:她还可以用耳朵,用感觉去触摸春天。
生:最主要的是她特别喜爱春天,她每天都到花园里来,看不见有什么关系呢?她可以闻着花香,听小鸟唱歌,想象着蝴蝶在身边飞舞。
生:她是在用心灵触摸着春天,给自己灰暗的生活保留向往和希望。
【片段二】美读想象
师:捧读课文,一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春天是美的,是充满想象和期待的,伴着优美的音乐,老师不觉多读了几遍,我已经会背了,听老师背诵一遍课文,一起走近春天,走近安静,好吗?
(空灵的音乐、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吸引了学生,朗诵结束,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听得很专注。愿意像老师这样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吗?
生:愿意!(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有的还加上了动作,还有的随着音乐轻轻呢喃)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仿佛盲姑娘安静在蝴蝶的招引下来到老师眼前。耳边是花开的声音,心里还想到了许多,安静在这个春天,创造了属于她自己的奇迹。你们呢?同学们,请再美美地读一读课文,你也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想的,不信,你试试!(学生这回更是饶有兴趣地去读,然后交流)
生:盲人一般行走不便、步履蹒跚,但盲童安静却能够“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这与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生:“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安静的眼睛虽然失明,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全部身心感受着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
师:“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大家能具体谈谈“奇迹”吗?
生:安静穿梭在花丛中,并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慢慢伸出双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落着花蝴蝶的月季花。从女孩子穿梭、停下、伸手、拢住蝴蝶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分明让人感到这一系列动作根本不是一个盲童所能够做到的,因此,作者说安静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生: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孩抓住呢?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来自小女孩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与其说是蝴蝶被盲女孩拢住,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所摄取、所捕捉。
生:蝴蝶在生活中就是生命希望的化身,就是春天的使者。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事物,不一定是用眼睛去看的,有时是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的。
【片段三】研读想象
(生读课文:“许久,她张开手指……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师:安静是个盲童,这里却说她扬起头来张望,这不是矛盾了吗?好好读读课文,想想安静真的什么都看不见吗?
生:安静心中在想象着蝴蝶飞走时的情景。
生:仔细想想,我感觉“张望”这个词用得非常准确。蝴蝶飞走了,但它是怎样飞的,飞向何方,安静都是一无所知的,她多么想亲眼看到啊,所以她才会仰头张望,表现出安静心中的一种渴望。
生:尽管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
生:她心中的春天是没有颜色的,是没有概念的。可能在她的心里,春天就是一个有香味的季节。她热爱生活,对春天是那样期待和充满了幻想。
师:你说得真好。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的视觉,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这是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片段四】假设想象
师:盲姑娘用心灵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那你呢?现在你又会想到什么呢?
生: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用心灵触摸春天,感受世界,她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
生:从她的身上,我体会到无论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肢体,都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权利,都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
生:生活中有许多人一生经历磨难,像张海迪、桑兰等,他们身残志坚,顽强生活,勇敢地向厄运挑战,创造了许多业绩和奇迹。我们比他们幸运得多,更应该珍惜幸福的生活,珍爱生命。
师:走进了安静的心灵世界后,我们会发现,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了春天的气息,触摸了春天的脉搏,捕捉了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课文的语言那么美,展示的画面是那样生动,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吧。
【赏析】叶澜老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我认为,要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畅游在语言的天空。一位外国作家说: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是的,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触摸春天》的四次想象无疑给学生的心灵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盲姑娘安静的心灵,和她一起感受着生命的美好,抒发着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在这个自由的空间,学生的灵性与想象自由飞扬!第一次想象,教师独具匠心的板书,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美感,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教师两次发问“你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的情感一下子和春天、和盲姑娘安静彼此贴近,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饱满的感情基调。第二次想象,教师的背诵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并为学生的美读起到了示范作用。教师巧妙地用“看”“听”“想”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得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在其中被激活了。这“看”和“听”其实不是真正的看和听,而是把内在的想象外化的过程。这诸多丰富的想象,都是在师生美读的基础上产生的,想象使师生共同走进了春天里捕捉蝴蝶的安静的内心世界。最后两次想象,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针对“张望”一词是否用错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自由表述看法,在不断的“议论”中,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想火花,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在研读中的想象和创新,学生结合生活阅历谈所得所悟。没有机械生硬的讲解,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平面的文字变为立体的画面,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与她的心灵相约,和她热爱生命的强烈感受共舞。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真可谓水到渠成。
黑格尔说得好:“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那么儿童就是天生具有这种本领的艺术家。一个放飞想象的课堂,一定是情感愉悦的课堂,个性张扬的课堂,民主开放的课堂,充满艺术感染力和创造力的课堂!(作者单位:广东省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责任编辑 徐纯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