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侍小岩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就意味着地理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临一次新的课程改革。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式,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从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经成为了广大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
2019年依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出版,与旧教材相比,各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都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其中旧教材每“章”后设置的“问题研究”模块在新教材中仍然保留。“问题研究”的过程即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的过程,是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的过程,这与新课标要求相符。而由于教师个人认识不足、考试压力大、课时紧张、教学资源和学校教学设备有限等多方面原因,这个模块往往得不到地理教师重视,甚至有的直接“视而不见”,这其实与该模块的设置初衷相悖。本文将对新教材“问题研究”模块具有的核心素養价值及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一、 “问题研究”模块有助于培养核心素养
新教材地理1和地理2一共设置了11个“问题研究”,其中6个是新选,5个延续了旧教材的主题,但这5个改进了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等内容,具体内容分布如表1所示。
从表格中不难看出,每一个“问题研究”都是围绕本章的教学内容、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涵盖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符合新课标要求。
与旧教材“问题研究”相比,新教材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横向比较11个“问题研究”可以发现,每一个“问题研究”都有一样的结构:第一部分,创设真实情境;第二部分,给出研究思路、步骤;第三部分,呈现系列资料;第四部分,提出研究问题。开展“问题研究”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地理核心素养养成的过程。以“何时‘蓝天常在”为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运用本章所学的相关大气知识和教师所给资料探究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治理措施,体验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研究兴趣,提升地理实践力;初步掌握研究地理问题的步骤、基本方法,同时树立人地协调观;在学习借鉴国外经典案例的时候,增强家国情怀、发展世界眼光、增强全球意识,从而实现高中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开展“问题研究”模块教学的有效措施
1.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部分教师把“问题研究”模块简单地当作课外阅读材料处理,这是没有认真研究教材,不清楚该模块存在的价值和作用的表现。教师用心研究就会发现,“问题研究”是整章知识的整合和延展,教材只是提供一个主题,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可供教师发挥。以“何时‘蓝天常在”为例,与“大气污染”概念相对的是大气的组成,学生探究大气污染的自然原因时,需要大气的受热过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支撑,这涵盖前几节所有知识点。因此,教师也可以用“问题探究”将整章知识进行整合,也就是目前认可度较高的 “单元教学”。2021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科教学研讨观摩课——“为什么多诺拉大气污染形成了公害事件?”就是以问题研究的形式开展单元教学。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增强对知识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情境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上的情境,但需要教师查找更多的资料对教材情境进行补充说明,让学生有更为具体的了解;也可以是教师查找一个学生更为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置换教材情境,实践证明结合时事热点或者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的情境效果更好。以“何时‘蓝天常在”为例,笔者在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熟悉的雾霾天气创设情境,在导入时展示了一组2016年2月3日乌鲁木齐市的雾霾天气的图片。当天空气指数272,尽管雾霾下的图片显得很模糊,但学生还是快速认出熟悉的街景,并且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倘若此处使用国外或北京雾霾经典案例,虽然更为典型,但达不到这种快速代入的效果。
3. 整合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问题研究”与教材其它模块相比,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资料支撑的探究是盲目的,“象征性”的资料也是没有意义的,好的资料应该是真实的、典型的、最好贴近学生生活的,并且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内容。这增加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和难度,从而导致不少教师忽略该模块。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查阅资料变得更加便捷,教师只需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提取对课堂有用的信息。以“何时‘蓝天常在”为例,笔者以乌鲁木齐雾霾为案例进行探究,整节课围绕什么是雾霾、雾霾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展开,笔者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搜索关键词“乌鲁木齐雾霾”,出现大量相关信息。最终经过筛选,笔者选取持续时间较长、污染严重、时间较新,最重要是数据信息较全的一次雾霾资讯。
4. 丰富教学形式,增加教学趣味
“问题研究”模块的开展形式相较于其它模块形式更为灵活多样,可以根据探究主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形式,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授课形式。如涉及室外或野外实践的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课前展开调查,课上进行调查结果汇报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把研究结果写成小论文进行评比展示;或是为了更全面的揭示某一地理事物的利弊,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可以采取辩论赛的形式;或为更好的让学生感受真实情境,也可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时候进行角色分配。例如,在探究治理乌鲁木齐雾霾措施的环节,笔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4个人分别扮演政府官员、科学家、企业家、普通市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缓解雾霾的措施,这有助于学生从社会不同层面、多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三、结语
新教材“问题研究”更加体现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功能。如何充分发挥出它的重要价值,根本还在于地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其在教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创新和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并且在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有关“问题研究”的教学策略还需高中地理教师进一步探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