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韩星 赵宇鸾 杨玉银 苏兰兰
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反映地理科学发展”[1-2],据此,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切实落实课程思政,需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主要的教学途径,使其发挥“主流”作用,把地理学科的专业资源转换成“育人”资源。教育不再仅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知识的单调模式,而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模式、方法进行充分设计,以学生为本,将传授学生知识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机结合,协同进行。
新课改大背景下,地理“问题研究”板块受到了高度重视。滇黔桂喀斯特连片贫困区是我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该区贫困范围最大、程度最深、发生率最高,生态环境压力最大[2],对此,我国政府十分关注。为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战略,中科院针对该地区难题在广西环江设立喀斯特生态研究站,且以定向帮扶的方式助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6年之久,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发挥科技力量服务于脱贫攻坚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如何提升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例[3],设计思路是在问题式教学的基础上,采取课程思政的形式在本节地理问题研究案例中渗透“脱贫攻坚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发挥育人作用。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依据新课标导向,2019年出版的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在“问题研究”部分内容的选取上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案例即为新收录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比于常规章节内容可能对该模块有所忽略,但该部分内容是将每一章的核心内容通过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落实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3],因此对其进行设计具有一定意义。
“地貌”置于本册书的第四章,前面三章的内容已经介绍了地球表面的一些重要地理要素,为本章地貌的学习提供了前提。地貌部分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将视觉功能与辩证思维相结合、将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本章两节内容的学习已构建相关的地理知识体系,这为本章“问题探究”部分的教学做了充分积累,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理可讲、有据可依,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内容探究的是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精准扶贫的主要地区滇黔桂喀斯特集中连片贫困区的贫困问题,适合融入、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2.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学生在本章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表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三部分内容,积累了一定知识,对主要地理要素有了一定认知,对地理问题形成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这都为第四章的学习及问题解决打下了基础;新时代互联网发达,学习资源丰富、学习途径多元,便于学生了解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的精准扶贫地区西南地区的典型喀斯特地貌,这些都为本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便利。
从思维能力看,高中学段的学生较之初中生已经建构了一定逻辑体系,且具有较强抽象思维,初步具备了判断事物的能力,能够对一些自然现象及时事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故对“喀斯特地貌”和“脱贫攻坚精神”会有一定认知。但同时该学段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分析问题现象、剖析问题本质上可能还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流程
1.教学目标
①结合资料,说出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特点及导致其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自然因素。②结合资料,说明喀斯特峰叢山地的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生态重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③通过理解脱贫攻坚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提升爱国之情。
2.重难点与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导致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自然因素;提升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学的巧妙融合。
采用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3.教学设计流程
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搜集广西环江的相关资料,如喀斯特峰丛山地的典型特征、相关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毛南族的脱贫攻坚背景等,各小组成员分别负责不同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配合协作能力得以提高,团体意识得以增强。并且,学生可以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引发思考,使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得以培养,地理实践力得以提升[3]。
2.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过程如表1所示。
3.课后总结
课后,每个小组回顾整理本节课内容,结合其他小组的发言及分析情况,以及其他小组和教师对自己小组的评价意见及建议情况对自己组内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与完善,加强组内成员的交流,总结经验,凝练成果,并从过程中获得问题探究、地理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取得进步。
【设计意图】课后总结与归纳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整体把握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且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与对比,对自己的知识缺口有直观地把握,进而补足,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十分有意义。
四、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以“如何提升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例,采取问题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法,进行课程思政设计,不仅使学生学以致用、解决了实际问题,落实了学生的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且融入脱贫攻坚精神,更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党的政策优势,有助于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发挥教育的育人作用。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可能并不十分准确,课程思政要素与教学重难点的融合还不够巧妙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教育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韩斌,刘小龙.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初析——以滇黔桂石漠化片区为例[J].实践与跨越,2016(3):67-72.
[3] 廖旭,张军.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模块教学设计——以“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54.
[4] 徐海龙.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问题研究”栏目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8):14-18.
[5] 任廷锦.地理教学中发展问题解决关键能力[J].四川教育,2017(12):29.
通信作者:赵宇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