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欧诗婷 陈桦桦 李文翎 林媚珍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认为弘扬革命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柳夕浪认为,加强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是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铸魂[1]。2021年2月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革命传统教育做了系统规划,不只对课程教材建设,对整个立德树人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指南指出,革命传统教育主要包括加强中国革命史和发展史等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理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革命斗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发扬艰苦奋斗传统七个方面,各学科教学应从不同角度切入,同唱一个主旋律。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有机融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内容,加强国家安全、民族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以此培養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革命老区是共和国的摇篮,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老区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挖掘革命老区教学资源,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落实贯彻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革命精神,促进政治认同。因此,革命老区可作为重要地理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党之情和思想道德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一、革命老区精神与地理教学
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在特定历史时期,这片沃土上孕育了如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等精神,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经凝练,革命老区精神被概括为“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在各种思想文化鱼龙混杂的今天,革命老区承载着的红色文化与精神,能引导人们回归初心,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树立新时代的理想信念。
地理教学具备区域性、综合性特征,承载着立德树人使命,除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外,在教学中还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政治方向,培养健康思想观念和积极道德品质的责任。革命老区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特殊性就在于其承载着革命历史背景的故事,并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下,区域发展已日新月异,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育人意义[2]。革命老区的故事,不仅是与敌人斗争的故事,还是与自然环境合作、斗争的故事。故事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涉及了地理原理,充分体现出区域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同时,故事背后蕴藏着深厚的老区精神及其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开拓创新的新活力。这些都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史,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的家国认同感,提高教学的立意和品质[3]。因此,选取革命老区这一真实、复杂的区域作为教学案例或情境,一方面能够弘扬红色传统,发挥红色资源在地理课堂教学上的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契合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从而实现育才与育人的统一。
二、革命老区案例的选择
1.革命老区案例选取原则
(1)地理性
革命老区案例是为地理教学而服务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只讲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和渗透老区精神,案例的选择和切入点需要具备地理性。辅助地理教学的革命老区案例,一方面要体现出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注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要与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相契合。如福建省宁化县,作为早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10个县之一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革命教育素材非常丰富,有着宁化籍红军战士勇渡湘江、红色学堂等故事,但案例选择过程中不可囫囵吞枣,而应爬罗剔抉。相比之下,宁化县从山路崎岖、河道狭窄到红军帮助下实现公路建设的三次跨越的交通发展过程,与从生产发展受限到引来众多客商投资办厂的区域发展过程,对应地理2模块的内容要求,更适合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去。
(2)红色教育性
革命老区案例选取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其特殊性,避免将革命老区与其他区域的教学资源混为一谈,要关注其与其他区域的区别,充分挖掘其红色基因,强调在革命时代孕育出的思政教育内容。体现红色思政性的革命老区案例,切入点可以是革命遗迹及其故事、革命人物的贡献和老区本身的发展历程等,通过过去与现在两个时空的交互或回到过去的那个时空传达革命老区精神,进行红色思政教育。如作为陕甘宁边区经济中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相比于直接以其从荒漠变成绿洲的过程作为生态脆弱区防治的案例内容,添加革命时代的故事——“自1937年《大家到盐池驮盐去》的通知开始,八路军三五九旅四支队来到盐池产池盐,从而满足边区需求,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活跃边区经济贸易,支援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然而如今盐池县却基本不再产盐。”能够让案例内容更加鲜活,也能更充分地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体现革命老区的特殊性。
2.本教学设计中的情境选择依据
革命老区精神是经革命时期凝炼出来的精神硕果,包括“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此六个方面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本文教学设计的情境素材为福建省宁化县“从红色中走来、向绿色发展中走去”的历程。其中,“从红色中走来”是在革命时期,宁化人民充分利用当地有利地理条件种植粮食支援前线奋战的红军,是分析一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典型案例;“向绿色发展中走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党中央对革命老区反哺力度的不断增大,宁化县乘势而上,实现向“农业强县”的目标蜕变,其新时期变化历程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吻合度较高,是千千万万个革命老区在党中央的反哺和扶持下迈向美好生活的缩影。
基于此,本文试梳理革命老区精神的基本内涵,以阐明该教学设计的情境素材选取依据(表1)。
三、融入革命老区精神的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
1.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福建省宁化县这一革命老区,挖掘其成为“中央苏区乌克兰”的故事及其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故事,通过“创设基于革命故事的情境,烘托氛围—创设问题链,解决问题—展示同一要素的新发展特征,创设问题链,解决问题—总结发展历程,情感熏陶”这一融合路径,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教学思路(图1)。
2.教学目标
本课例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结合图文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宁化县革命时期成为“中央苏区乌克兰”的农业区位因素,认识宁化县对革命成功的贡献,体会老区人民的博大胸怀和理想信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②结合视频与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区位因素变化后,宁化县河龙大米如何发展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了解我国帮扶政策,领会老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认识祖国与老区人民生死相依的传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4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讲授、总结与升华和作业布置,过程的设计以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展开,并辅之以老区融入地理教学的路径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地理教育中实现育人价值渗透具备现实意义。革命老区具有特殊的历史及故事,不仅能为学习增加代入感,还能通过拉长时间线,体现时代价值和革命精神,将其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提高课堂的站位,传承红色基因。
本文首先分析革命老区与地理教学融合的可行性及老区案例选择的依据。革命老区融入地理教学,契合地理学科特征,并有利于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实现育人和育才的统一,两者的融合具有可行性。在融合的过程中,要注重革命老区案例的选择,需符合地理性和红色教育性,以突出革命老区资源的特殊性和教学的适用性。
而后以福建省宁化县这一革命老区为例,进行老区与地理教学融合的实例研究。通过情境主线及知识暗线的路径,以福建省宁化县过去的革命故事导入,分析其被称为“中央苏区乌克兰”的区位因素,再基于现今河龙贡米的发展,认识区位因素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老区故事,体会革命的艰辛,增强家国认同感。由此探索革命老区故事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策略,传播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参考文献:
[1] 中國教育报. 从娃娃到90后大学生,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EB/OL]. (2021-3-1)[2022-5-3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0333413305 86838&wfr=spider&for=pc.
[2] 黄从俊.区域红色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地理教育,2022(S1):123-125.
[3] 张维四,李玉梅.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革命文化教育的探索[J].地理教育,2021(2):7-11.
通信作者:李文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