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态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4-05-07

蒋凤 陈晓欣 王红枫 王敏

非传统安全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日益严峻,尤其是生态环境问题,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发展,生态环境安全已上升至威胁国家和区域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近期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维护生态安全已经刻不容缓。生态安全教育发挥着提高人们对生态安全的认识、促进观念转变、增强创新驱动力、培养生态人格等作用[1]。基础教育阶段,生态安全教育主要渗透于各学科中,其中地理学科十分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话题,是生态安全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本研究强调生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梳理其在新课标和新教材有关生态安全教育的实施基础,并提出可行的实施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地理学科生态安全教育价值和功能。

一、高中地理实施生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国家层面:高中地理实施生态安全教育是社会发展要求

生态安全又称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可持续发展、人类安全密切相关。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强调其自身的完整性、健康性和可持续性,广义是指人在生活、健康、基本权利、生活保障、资源保障、社会秩序及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等[2]。生态安全具有全球性与综合性,各地理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多方面的综合影响。生态安全是持续变化着的,兼具复杂性与不可逆性、外部性与战略性,但可以通过提前采取措施来有效预防[3]。随着时代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愈加突出,成为国家政策的关注重点和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当前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着较多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威胁、生态空间面积减少、生态系统脆弱和气候变化等,同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因此对学生展开生态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生态安全现状及解决措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个体层面:高中地理实施生态安全教育完善学生人格发展

生态安全教育是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态安全思想、观念、原理与方法融入教育各方面和全过程,其重要落脚点是促使学生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形成生态意识观念、行为习惯和态度责任[4]。而地理学科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生态安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知识背景和综合案例。实施生态安全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和落实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5],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知识学习,不仅能深刻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安全问题,还能加强对国情的了解并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展开生态安全教育,既能落实中学地理教学要求,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又能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和责任担当,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公民。

二、高中地理实施生态安全教育的基础

1.生态安全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的体现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修订基本原则及课程结构设计中指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在必修及选择性必修部分的内容要求均涉及生态安全。必修部分要求从基础性和全面性认识“生态环境”,内容以现象说明为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低。选择性必修在必修内容上深化和拓展,涉及归纳环境规律和总结机理的要求,并加强对社会属性的理解和关注,体现课程整体设计的学习进阶(表1)。

2.生态安全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呈现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本文梳理了2019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中生态安全内容的体现(表2)。通过教材分析,发现该部分教材内容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情境真实,紧密联系国情

真实的案例情境直观展示现实的生态安全问题,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尽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但总的来说,我国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高,生态安全形式并不乐观。新教材立足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运用大量真实的情境,反映我国的国情。整体而言,教材编排将我国主要的生态安全问题融入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其中每一类生态问题,均以真实的情境呈现。以“生态脆弱性”问题为例,必修1教材选择的情境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脆弱性”案例,选择性必修2教材选择的情境是“浑善达克沙地生态脆弱性”“西南石漠化生态脆弱性”“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脆弱性”等问题。真实情境更契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联系国情的真实情境更能落实国家意志,为教师在课前选取教学素材、教学设计提供启发,使学生能够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审视我国的生态安全国情,提升生态安全意识。

(2)案例丰富,体现尺度转换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课堂中生成性表现的基点,案例选择是地理教学“聚焦现实,服务生活”的生动体现,教材使用大量不同尺度的鲜活案例,让学生通过尺度的转换,更深入了解我国国情民生,体会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以新教材选必3第三章第二节为例,教材先用“伦敦烟雾事件”案例,阐明环境污染对一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再用“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案例阐述环境污染引发的国际安全问题,最后以“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案例,說明我国对跨境污染的治理措施。通过“国家尺度案例—国际尺度案例—国家尺度案例”的转换,让学生深刻体会环境污染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

三、地理教学中生态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

1. 运用真实情境,巧用问题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建构而获得的,情境是顺利建构的基础[6]。新课标提出重视问题式教学,旨在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素养。二者都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自然、社会、生活等相关的真实情境。生态安全问题是影响我国未来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我国所面临的生态安全问题严峻且复杂,因此在生态安全的教育教学时,教师需要采用我国真实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创设情境,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真切体会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借助尺度转换,厚植家国情怀

生态安全问题有全球性、地区性、国家性、地方性等特点,而教材编排也涉及了多种空间尺度转换的案例。在对较小空间尺度地理现象或事物的分析时,将其置于大尺度背景中,有助于更全面地分析问题;在分析较大空间尺度事物时,关注其小尺度范围内的对比,则更能体现差异性。除了关注空间尺度转换外,时间尺度也不可忽视,时间尺度转换要求关注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例如,生态系统脆弱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其具有显著时间演化特征。因此,在分析生态系统脆弱对我国生态安全的影响时,应注意时间尺度的转换。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时间的人类活动给同一空间带来的影响差异,以及近年来国家实施生态修复给该地带来的正向结果,从而树立良好的生态安全意识,厚植家国情怀。

3.辅助地理实践,升华情感与素养

杜威的“做中学”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都体现了实践育人的价值。“实践”是我国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改提倡教学过程要重视实践,将实践视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地理实践力”也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学作为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学科,对于周边环境的实践探究更为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无声的符号世界走向鲜活的真实世界,给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并且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形成求真、求实、思辨的科学精神。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具身实践,感受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比单纯习得符号表征的生态安全知识,更容易认识生态安全教育的本质,认同生态安全价值观念,形成生态安全意识、习惯及行为方式。

四、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态安全教育的实践案例

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景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7]。下文以“垃圾分类的社会调查活动”为例(表3),展示尺度转换思想指引下,基于真实情境的地理实践活动的生态安全教学案例。

本案例基于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以生活垃圾分类的真实情境为教学背景。通過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材料收集、实地调研与成果展示分享等形式,探究全球—国家—城市—社区等不同尺度下的垃圾分类情况,了解生活垃圾的地理分布概况、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垃圾分类与生态安全的关系。

学生通过真实情境下多尺度转换的地理实践活动,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层次探究,从垃圾处理的现状、垃圾分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发,切身体会和感悟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增强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从而更能发自内心地将在实践中所获得生态安全知识和能力提升到生态安全情感和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下,合理开发资源,结合生态安全教育的现实需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助力学生生态安全素养的落实。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五、结语

***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安全于国家安全而言,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意义。生态安全教育可以较好地渗透生态安全核心要义,而地理学科是实施生态安全教育重要的载体。因此,地理教师需要领悟生态安全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的基础,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渗透生态安全教育,共同维护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贵华,岳伟.论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J].教育研究,2013(12):10-17.

[2] 刘长松.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J].世界环境,2019(5):58-60.

[3] 徐连增.当前高中地理教育中需要渗透的五个热点问题[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06(3):35-36.

[4] 崔鸿,薛松.生态安全教育融入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路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2):110-116.

[5] 益继强.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安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9(10):116-117.

[6]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7(5):74-8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通信作者:王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