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基于“主题—情境—任务”模式的地理思维课堂构建

时间:2024-05-07

田莉

2018年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其中基本理念中明确要求“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教学应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教学目的不仅是结果会不会,还是学习过程中有多少亲身体验、感知、表达与应用。教学设计则是培植学生这颗种子的土壤、养分、空气和阳光。在此影响下,种子主动地、慢慢地破土而出,实现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的价值。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应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这座桥梁。

本文从“思维热身、思维体验、思维应用、思维整合” 四个维度入手,构建了高中地理“主题—情境—任务” 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不断质疑、分析中发展思维,让“地理实践”“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

首先依据课程标准及大概念的形成设计本节课的主题教学内容;然后根据主题寻找、创设教学情境;最后从情境中提炼问题,并设置指向问题探索与解决的学习任务。通过不同任务的完成,最终达成该节课的主题目标。

下面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通过“主题—情境—任务”思维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在讲中图版必修二“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时做了如下设计。

主题:依据课标“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设计教学主题即核心素养目标:综合思维:结合区域图和某交通分布图,运用交通区位理论分析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及建设意义;人地协调观:通过交通运输区位条件分析,理解交通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促进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根据以上教学主题,首先进行思维热身——课前准备。

任务单一:根据现实生活中自己的需求,設想一条自己最想建设的路(公路、铁路、航空)并搜集资料进行考证:需不需要建、会不会建?为什么?对考证的资料进行梳理、分类汇总。并完成导学案——预习案部分,将困惑标在“我的疑问处”。

设计意图:通过“地理实践”——信息搜集,完成影响区位因素的预习。信息的分类汇总,要求学生自己加工处理信息(自然区位、社会区位都要关注到),这样可帮助其全面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认知系统,提升“综合思维”。

情境—任务:在形成自己的认知系统的基础上,带着疑惑进入思维体验——课堂教学。为达成主题目标,创设青藏铁路新线格尔木—拉萨段修建的情境。

任务单二:案例分析——阅读“青藏铁路”相关资料,从“能不能建”“需不需要建”“会不会建”三方面进行探讨。全面了解它的修建过程,然后和自己的认识进行对照,看是否英雄所见略同?

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从“设疑自探”到“解疑合探”,最后“质疑再探”。教学过程如下。

探究主题1: 影响青藏铁路布局的主要条件分析。

设疑自探——“天路”能不能建。

根据资料包进行案例分析:①青藏铁路为什么要分两期进行?

根据资料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归纳——整体概括为:自然条件恶劣(冻土广布、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社会经济落后(不能提供物质保障)、技术水平低下(沿途遇到的各种困难多,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难以克服)。由此推断当时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应该是自然因素。

【承转】困难这么大,为什么克服困难也要建?

②建设铁路困难重重,二期工程为什么仍要继续修建?

学生分组讨论,将相关信息分类填入表1所示的信息栏内,要注意从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思考分析。

通过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社会经济因素是道路修建的决定性因素,而自然因素是重要因素或限制性因素。

【承转】面对重重困难,是什么原因让二期工程得以顺利修建?

质疑再探——“天路”会不会建。观看《架起雪域彩虹》视频思考。

③青藏铁路修建中是如何解决三大世界性难题的?

视频帮助大家理解我们是如何运用技术突破重重困难的。并根据图表资料分析讨论。

④在进藏铁路线的四套预选方案中,为什么最终选定修筑青藏铁路的方案?

通过讨论探究总结:线路的设计总体上遵循经济上合理、自然条件有利、技术可行的原则。

设计意图:整个教学过程根据教学主题创设真实情境,并从真实情境中提炼问题,“抽丝剥茧”式地呈现给学生,真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通过分析青藏铁路两期建设的区位因素的变化,让学生明确区位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时空综合”分析能力。从表格信息的加工处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系统。从线路方案的选择,归纳线路设计的一般原则,让所学知识系统化,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通过交通运输区位条件分析,理解交通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应用——课堂练习。下发任务单三。

探究主题2:请为图1中所示地区设计一条交通运输线。

如果想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请在图1中画出一条你认为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能够迁移应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地理现象的分析思维有所不同,训练并教会学生发现思维逻辑,形成问题解决意识,由此提升他们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最后进行思维整合——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补充)本节主要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知识建构,即思维整合。在以上环节完成后,教师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进一步提升“综合思维”。并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综上所述,从“思维热身、思维体验、思维应用、思维整合” 四个维度入手,构建的“主题—情境—任务” 地理思维课堂,不仅有助于教师探索教学本质,而且利于学生深度学习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教与学的超越,打造高效课堂,进而实现学生的成长及学习的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