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水平划分与教学建议

时间:2024-05-07

王雨欣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处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依据教育部的文件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1],课程内容中認识全球和认识区域两大部分的学习均需区域认知素养。由此看出,地理核心素养是课标的内在。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十分必要。

二、研究现状与方法

1.研究现状

2020年修订的高中地理新课标一书中对高中生的区域认知有四项十分确定的能力水平和三大区域认知表现。但是对于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来说,提出对区域认知素养的目标要求,目前没有明确的区域认知能力维度和水平等级划分。在《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一书将区域认知划分为五项关键能力,每个关键能力下划分为3个水平等级一共划分为15个水平来测量和用于初中地理实际教学之中[2]。韩丽丽将区域认知划分为五个目标,每个目标对应能力维度,每个维度对应四个水平等级,共12个水平等级[3]。刘晰凝根据高中地理课标、初中学生的特点,构建了七大水平[4]。

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通过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区域认知能力水平划分,结合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对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能力维度进行确定,从能力维度和水平等级的角度对教学活动提出建议,为师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提出更好的方案。为教师更好地将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素养传递给学生提供方案,让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素养与高中阶段更好地接轨,同时为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教学过程提供更好的建议。

3.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了两种方法来研究,①文献研究法:通过参考中国知网上的一些文献,深入理解区域认知素养;②案例分析法:通过划分出的水平等级对实际的地理教学提出教学建议,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学习区域认知对于初中地理的重要性。

三、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划分

1.区域认知素养维度确定的三个依据

(1)区域的要素

区域的定义是人们为了认知、说明和管理地球表面而制造的一种产物。区域的基本要素定义包括:区域的位置与分布、区域特征、区域差异与联系、区域发展。学习区域,首先确定本区域的位置与分布(如一些地理现象的分布地区)。区域特征包括三个方面: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如某地区地形的特点。区域差异是比较区域内的要素或特征的差异,区域联系是区域内一些区际发展和区内发展的联系,初中课程的区域联系主要体现在人文方面,如国际间经济联系,区域要素或特征差异是区域联系的基础。区域发展是分析区域内自然地理灾害问题、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如对南非经济发展的建议等)。区域的位置与分布是区域特征的前提,通过分析区域特征,比较不同区域间特征而得出区域的差异,区域差异是联系的基础,整体分析区域的各个方面从而为区域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所以区域的四项要素是呈现一个上升的维度状态,每个要素的位置不可颠倒,总体上存在一个维度上升的关系。

(2)区域认知素养内涵

区域认知是人们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5]。初中地理阶段的主要课程内容是学习区域,区域是人类为了认识、说明和管理地球表面而创造的一种产物,因此,地理学科的学科性质是有区域性的[6],初中阶段的学习要认知区域,也就是要认知区域的各个要素,通过认知区域的各个要素来建立区域认知的各项能力,通过此依据确定四项能力,且四项能力是呈现一个维度状态,并不是平行状态,而是有一个上升的过程。

(3)初中课标的区域认知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学生从不同空间尺度认识区域,认识区域都有或者各有的特征,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形成以区域认知的视角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中认识全球、认识区域两部分为初中阶段区域地理的骨骼,如表1所示。

2.区域认知素养水平等级划分

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目标下,每个能力维度下将能力划分两个水平等级,每个能力维度下,两个水平等级呈现出能力要求上升趋势,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两个水平等级来完成教学目标,水平等级如表2所示。

四、教学实践案例和教学建议

1.教学实践案例

以新授课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例,分析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过程如表3所示。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引导学生学习,将区域认知素养过程一步步体现出来,并且完成四个能力维度和8个水平等级划分,将区域认知能力逐渐体现出来,有目标、有步骤、具体地实现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内在认知。

2.教学建议

利用区域认知素养能力维度和水平等级构建知识框架,提升区域认知能力的学习。

引导学生读图、绘图、记忆区域位置,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描绘我国省级行政图来记忆我国34个省。

丰富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对区域特征的理解,如讲解某地气候特征这类试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当地气候特征来讲解。

利用区域比较掌握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建立区域联系,如考查我国南北方地区差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表格对比总结差异,得出差异再建立联系。

关注时事从不同空间尺度学习区域的发展,如联系生活讲解“一带一路”的路线,我国出口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结合时事放大区域空间尺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 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研究项目组.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初中地理)[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3] 叶丽丽.初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维度构成与水平划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9(5):22-25.

[4] 刘晰凝.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发展水平的构建与达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20(4):32-33,36.

[5] 韩丽丽.地理教学中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有效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4):69-70.

[6] 唐桂春.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中),2017(02):25.

[7] 王宇蕾. 中学地理位置知识教学方法探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8] 黄辉昂.描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这一关键能力的突破——以2011—2021年高考试题为例[J].教学考试,2021(54):76-8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