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可可托海的前世今生”教学设计(湘教版)

时间:2024-05-07

宋少威

摘 要:“区域认知”不仅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一,也是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因此,区域认知是高考地理试题中重点考查的核心素养之一。在高考复习中如何提高区域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可可托海的前世今生”为教学案例,从设计背景、地域特色挖掘、认知冲突创设、要素综合与时空综合等方面探讨提高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可可托海;区域认知;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1-0025-0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的“学业要求”中指出:“能够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分类思考和分析区域发展问题及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够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区域发展路径做出简要解释(人地协调观)。”[1]因此,区域认知不仅是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实现的载体,而且还承载着区分不同能力和水平学生群体的功能。笔者也统计了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中涉及“区域认知”类综合题,如表1所示。因此,笔者以“可可托海的前世今生”案例教学为例,探讨在选考复习时如何有效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一、教学设计的基础分析

1.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的教学提示中指出:“通过典型的或身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及发展的多样性,以及人地协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教学提示看,要求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思考该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能够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对该区域的发展路径提出合理的建议,最终落实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可可托海的区域特征。

教学难点:可可托海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课标落实路径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提示,本复习课以可可托海为区域背景,以可可托海的前世今生为线索,探究区域特征、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方向,进而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教学设计思维路径如图1所示。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挖掘地域特色,培育区域视角——寻可可托海之地

材料1: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你的驼铃声仿佛还在我耳边响起/告诉我你曾来过这里/我酿的酒喝不醉我自己/你唱的歌却让我一醉不起/我愿意陪你翻过雪山穿越戈壁/可你不辞而别还断绝了所有的消息/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他们说你嫁到了伊犁/是不是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那拉提/还是那里的杏花/才能酿出你要的甜蜜/毡房外又有驼铃声声响起/我知道那一定不是你/再没人能唱出像你那样动人的歌曲/再没有一个美丽的姑娘让我难忘记……”

【问题设置】根据材料1,请说出可可托海位于我国哪个大自然区及推测依据,并说出该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设计意图】以歌曲点燃学生复习热情,从歌词中挖掘根植于音乐中的地域特色,学生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即可认知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学生活动】现场欣赏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后,各小组组长组织该组学生推测可可托海所属的自然区,并请各组发言人展示本组的思维过程和答案,如图2所示。

材料2:可可托海位于新疆北部(图3),有关部门测出了当地的冬季气温可达零下60℃(图4),这里被称为“中国第二冷极”。

【问题设置】描述可可托海镇的地理位置,并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可可托海成为“中国第二冷极”的原因。

【设计意图】根据材料将简单的地理事象置于特定区域中加以认识,不仅可提升学生从空间维度分析地理事象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学生活动】学生厘清线索,明晰破题指向,画出思维过程图,如图5所示。

2.创设认知冲突,凸显区域特征——探可可托海的前世

材料3:可可托海在哈萨克语的意思是“绿色的丛林”,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额尔齐斯河中分布着大量色彩艳丽的石头,据科考人员发现这些石头来源于被剥蚀后出露地表的花岗岩中,因此可可托海又有“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矿藏之乡”的美称。

【问题设置】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可可托海被称为“绿色的丛林”和“蓝色的河湾”的原因。

【设计意图】新疆因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而可可托海却被称为“绿色的丛林”和“蓝色的河湾”,引起学生对可可托海的认知产生冲突,有助于学生从区域各地理要素中筛选出特别显著的征象和标志,从而凸显区域特征。

【學生活动】各小组讨论可可托海被称为“绿色的丛林”和“蓝色的河湾”的原因,并请各组发言人展示本组的思维过程和答案,如图6所示。

3.运用要素综合,探究区域资源开发——究可可托海的今生

材料4:可可托海三号矿(图7)的有用矿物达86种(全球仅140多种),其中铍、铯、锂、钽等资源量不仅居全国前列,而且品位好,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1950年,苏联人货轮经额尔齐斯河涌进布尔津港,大规模开采三号矿坑。

【问题设置1】分析可可托海三号矿吸引当时的苏联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

【问题设置2】分析可可托海三号矿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设计意图】创设区域开发的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区域综合、区域关联等方法来提升区域认知能力,即由特征的认知层面提升至发展路径的认知层面。

【学生活动】学生唤醒、盘活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在讨论交流后概括出区域资源开发条件知识体系图(图8)。

4.综合时空观念,评析区域资源开发利弊——思可可托海的未来发展

材料5:可可托海小镇在鼎盛时期被誉为西部的“小上海”。随着一艘艘冒着黑烟的货轮离开布尔津,留给小镇的是堆积如山的矿渣和日益恶化的环境等困局,小镇的繁华逐渐褪去,转型发展成为唯一的出路!

【问题设置1】评价可可托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设计意图】随着时间推移,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本问题设置旨在提升学生以时间的视角和辩证的思维对现实中某区域资源开发、决策进行全面评析的能力。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形成思维过程图 (图9)。

【问题设置2】从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为可可托海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该问题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根据区域特征和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

【学生活动】小组内部交流和讨论,并提炼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图10)。

三、反思

本节复习课以可可托海的前世今生开展教学,通过可可托海的地域特色来推断区域位置,以可可托海前世今生的时间主线来认知区域特征、资源开发条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本节复习课引导学生在面对现实的区域地理问题时能够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等分析思路来认知区域,培育学生能够较全面地评析区域现状、区域发展的素养,帮助学生树立了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协调发展观。另外,本节复习课的侧重落实在区域的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区域特性,在区域联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内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