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土地理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以“常德市穿紫河水污染治理”为例

时间:2024-05-07

●熊建新 邹小燕 钱丽君/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41500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四个部分,这“四大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学生地理学习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如何让这“四大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赫尔巴特曾说过:“学生和教师眼下所处的地方是应当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拓展思维视野的地点。”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乡土地理是培养学生“四大核心素养”的最佳单元[2]。本文结合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Ⅵ第四章第一节中“水污染及其防治”教学内容,以常德市穿紫河为例,开展一次探究性学习活动。穿紫河位于学校附近,是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我国河流开发治理中的成功典范。大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穿紫河畔,目睹了穿紫河生态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据此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全面认识、综合分析穿紫河污水治理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措施,对落实“四大核心素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目标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情,此次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目标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常德市穿紫河水污染治理”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为顺利开展此次探究性学习活动,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如下:①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调研,走访常德市电视台、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办、德国汉诺威水协常德办事处和常德市规划馆。②搜集、整理一段介绍穿紫河前世今生的央视新闻视频,现场拍摄生态滤池、植草沟和生态浮岛三幅示意图,准备了与三幅示意图相配备的探究材料。③准备细砂、砾石、污水等相关物质材料,分组制作一个简易过滤瓶。具体教学过程如表2所示。

三、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最明显的改变是突出强调学生的社会参与,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为更好地促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的“落地”,教师应将地理学科教学与地理实际问题相结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活动,大胆鼓励、激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使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强化学生的社会参与,培养地理实践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表2 “常德市穿紫河水污染治理”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反思

本次探究活动不同于传统的教师授课,整个教学过程是由学生通过实地调研、视频讲述、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合作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启发和承转作用,充分体现了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不足,最明显的现象是只有部分学生踊跃发言,少部分学生参考度不高、合作意识不强,教师还需不断鼓励、启发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另外,限于探究时间以及教师自身能力的关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点评和补充有待加强。

续表2

3.教学反馈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中所获取的反馈信息,因为这些反馈信息可揭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自主探究的能力、情感体验的深度和核心素养的水平。经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还是有部分学生答不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授课过程中过分强调题目标准答案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行反馈练习时,教师应选取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但又不能直接给予答案,必须运用所学思维方法去思考、探究,鼓励学生自主组织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逐渐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