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赵冠军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不仅使抽象概念具体化,零星知识系统化,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和读图、析图、用图能力,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应从以下方面人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地图意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学习水平。
一、指导学生掌握读图基本技能
一般的地图都会涉及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读图时,必须首先明确三大要素;其次要根据提供的地图特点,判断其属于哪一类地图,根据不同类别,运用具体方法读图。
如关于等值线的地图就包括等温线图、等高线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温分布图(包括7月和1月)、等压线图、太阳辐射分布图等。等值线图阅读中应抓住以下几点:等值线的疏密、等值线的弯曲、等值线呈闭合曲线时的现象(数值分布规律所表示的地理现象)、等值线数值大小的排列方向、图中的极值、某条或某几条等值线的延伸方向等。
如果具体到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具有以下特点:①同线等高,但不同的等高线不一定不等高;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是缓坡,密集的地方是陡坡;③等高距全图一致;④等高线的高度由外到内递增的是山顶,递减的是盆地;⑤一组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的是山脊,由低处向高处凸的是山谷;⑥山脊相对且山谷相对的地方是鞍部;⑦等高线一般不重合,如果重合,则该地为陡崖。掌握以上特点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涉及到实际应用的问题就非常容易。如登山时,从等高线稀疏的地方爬山省力但费时,从等高线密集的地方爬山费力但省时;修梯田时,一般修筑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修路时,一般修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如果是穿过群山,则应在鞍部穿过。
读图时,还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事物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事物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其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长期坚持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并解决问题
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类的生活工作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学生会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部分位于热带,并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稠密区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后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较好且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在以上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同时可利用魏格纳观察地图,发现各大洲形状特点的事例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
三、训练学生填图、绘图,培养其学习能力
填图和绘图,是中学地理教学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地图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填绘地图训练是将地理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自身能力和知识的有效手段。
《地理填充图册》是训练学生填绘地图最主要的素材,利用填充图册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如进行中国地形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说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一系列山脉的名称,然后在填充图册上标出来,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我国地形的地理位置及镶嵌分布的位置关系。
绘图是根据提供的地理资料绘制简易平面图,或根据提供的地理数据绘制等值线图、柱状图、扇形图等。通过绘制练习,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更加牢固,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如在教学长江时,可要求学生绘制一幅简易的长江水系图,并在图上标出长江的源头及注入的海洋,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各段主要的支流,流过的主要地形区,沿途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主要的河港城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等。通过此种方式,学生能很快掌握并巩固长江水系的重要基础知识。
地理知识凭借地图呈现出来,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点。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必由之路。地图在辅助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经过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学生终究会学会利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利用地图分析地理成因,利用地图理解地理原理及规律,并逐步养成“心中有图、图文合一”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将使之终生受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