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引导式自主学习法在《经济地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07

吴云清

一、引导式自主学习法的内涵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许多诸如填鸭式、应试教育、为分数奋斗等不合理的现象,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锻炼,在教学中应建立引导式自主学习方法。

引导式自主学习法是在透彻讲解课程中的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中涉及的具体社会实践问题,由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调查资料,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原来的概念、原理等理论进一步总结升华,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

二、当前高校《经济地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工业工程等相关专业均设置了《经济地理学》课程,但大都偏于理论的讲解,很少安排相应的教学实践环节,缺乏对学生分析与解决经济地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与方法的锻炼,影响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主要问题如下。

1,重理论讲授,内容相对枯燥

当前《经济地理学》教学中,很多内容偏于条框式讲解,理论讲授的内容设置课时较多,分量过重,缺乏新鲜的案例分析,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不能学以致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习兴趣。

2,课时设置不足。创造性思维空间延展不够

《经济地理学》的内容体系从微观的企业一中观的区域一宏观的全球化,内容涵盖面较广,直至最后的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以及新的研究方法,但目前较多的高校设置仅32课时,课时量不足,除了理论的讲解外,缺乏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空间,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缺少实践环节,学生缺乏锻炼

《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使之成为创造型人才。根据目前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的教学情况,应在理论课时之外,增加实践环节,如野外实习、课程设计等室内外实践环节,课内与课外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以致用,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能。

三、引导式自主学习法的应用实践

1,把握学科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

经济地理学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投影、挂图、多媒体等,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转变教师角色,变单向讲授为积极引导

引导式自主学习法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首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以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进行积极思维与想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3,理论结合实践,设置引导式自主学习法教学环节

在引导式自主学习法中,教师应在充分把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把内容分为若干专题,每个专题的讲解,应按照“提供背景——讲解原理——设置情境——学生调研——课堂讨论——总结提高”等分步设置。

(1)提供背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挂图等直观手段,给学生提供该问题的背景信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原理。讲解基本理论要求深入浅出,紧跟时代步伐,既要有深度、新意,又不能照本宣科,枯燥乏味。

(3)设置情景。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设置该原理的情境,布置学生成组或个人完成相应的实践专题,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①在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中,可以选择较现实的问题,如振兴东北、深圳企业集体外迁等案例,在讲解不同要素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之后,给学生放一段东北地区主要问题的录像,或者介绍深圳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下企业的集体外迁,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去查找资料,分析案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设情景激发点,让学生都想学,设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会学。②在多部门企业或公司区位部分,以本田公司成长的录像人手,使学生能形象地理解课本介绍的企业增长的动态、选择的战略和方法、企业空间增长的轨迹,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分析全球500强中的企业,提出其增长的战略、方法、空间增长的轨迹,并能以一个熟悉的中国企业为例,分析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之路。③在经济活动的区域分析部分,以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整合录像为例,介绍区域的内涵、结构、分工和协作,通过案例的介绍,使学生能很快掌握抽象的区域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家乡经济发展中区位要素的优势、劣势,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分析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分工与区域协作,更好地诠释教材内容。④在经济全球化部分,以中国重返联合国和周恩来的外交风云录像人手,吸引学生兴趣,介绍全球化的形成过程,以华尔街金融风暴、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为情境案例,布置学生进行调查,开展课堂讨论,使大家更深刻地了解了全球化的内涵。

(4)学生调研。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问卷调查、座谈、图书馆——网上文献资料、现场踏勘等方法获取资料,从资料的搜集、处理到结果的整理过程中都渗透着对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在此过程中。学生收获了难得的学习能力。

(5)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讲授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安排课堂讨论,创设轻松而又热烈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把自己调查的资料分析、总结、提升并交流,大家可以针对所交流的内容进行讨论,不断提出思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

(6)总结提高。经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把原有资料的深度、广度都进一步拓展,更好地把已知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锻炼自己调查资料并筛选自己所需内容的能力。

4,增加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之外,应增加课程设计等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设置企业增长、区域协调、跨国公司与全球化等课程设计内容。除此之外,应增加经济地理学野外实习的环节,如到企业实习、到野外观摩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到小商品市场观摩等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情境问题,同学们一起讨论,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