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时间:2024-05-07

莫升平

一、地理美育的作用

1.引发学生热爱祖国情感

地理学科中涉及自然美、人为环境美的内容十分丰富,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通过地理美育,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并且其效果远远超过单纯的爱国主义说教。如地理课讲授神农架,仅以神农架旷世罕见的一些地理奇观,就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情感。

2.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地理集聚精华,展示特色,现其原理,谁不向往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谁不好奇神秘奥妙的宇宙天空、海洋大漠?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向往欲时,教师随即引导:“你怎样去了解?又怎样去欣赏、正确评价呢?来,地理课告诉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环境,身边的美好事物常被忽略,当我们仔细观察时,就会发现这些地理事物是那么美好。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身边的地理事物,例如,可带学生去参观学校附近一处古迹,或者看一座古建筑,或游览一处风景区,让学生亲身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4.激励学生追求美的良好愿望

自然环境美,人为环境美,教师的形象美、举止美、语言美、板书美、绘图美和心灵美等,都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1.以语言美打动学生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载体,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语言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这种语言艺术是一种才华、一种力量,需要经历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和磨砺才能掌握。优美的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良好载体,而且是塑造美、体现美的源泉。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常常表现为课堂教学重点突出,知识难点讲解深入浅出;描述地理事物形象生动;教学语调抑扬顿挫。另外,在教学语言中融入一些优美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在体会到教师语言美的同时,感受地理事物的美,使自身完全融入到美丽的地理情景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讲授中国的三大自然区时,教师通过三段优美的文字介绍三大自然区,要求学生在教师描述自然区时尽量想象所描述的景象,并思考分别是哪个自然区。

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一片片麦田、稻田随风起伏,远处是茂密的森林,树叶沙沙作响,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从林边向东流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的尽头,是一片望不到头的沙漠,大风起兮云飞扬……

高天流云,三江雪韵,藏羚飞翔,雪莲歌唱,绝处风景,尽在此处……

描述完以后,学生们半天没有反应,他们完全被自己想象的图画所陶醉!当他们还沉浸在自己脑海中的美景中时,教师又及时地通过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地区是哪里吗?为什么会形成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吗?”一下子把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以行为美感染学生

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知识不单是依靠语言和教具传授,也是依靠教师的行为传授的。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以自身美的素质、美的教学艺术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环境和气氛中愉快地学习,同时学会审美,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学生关注,一个谈吐得体、举止文雅的老师,在举手投足间都会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美感。

3.以过程美引导学生

新课程理念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感受。一个完整、新颖的教学过程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出新颖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轻松掌握新知识并激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在学习“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时,笔者把学生分成三组,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做一次虚拟的长途徒步旅行考察(第一组同学沿亚欧大陆东部从赤道向北极考察,第二组沿中纬度亚欧大陆由沿海向内陆行进,第三组从喜马拉雅山的山麓爬到山顶),在学生饶有兴致地讨论了几分钟之后,每组的代表做了总结发言,他们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很深刻。然后,笔者又提出:“如果我们把喜马拉雅山移到赤道上,那么最底部的自然带(基带)将会变成什么?这说明了什么?”之后,笔者又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整个活动同学们始终都在思考、探讨,一个问题比一个问题深入,他们从思考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运用自己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所以,整堂课学生都很兴奋,通过课堂练习,也反映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也很好。

4.以形式美启发学生

知识的展示方式很多,特别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知识的展示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可以通过幻灯、投影、录像、参观、访问、调查等来体现地理课堂的美,从而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尤其要注意各种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通过最恰当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如讲到“长江洪水灾害”时,笔者先放了一段洪水泛滥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洪水的汹涌澎湃之美和惊心动魄之害。为了让学生明白长江洪水与长江水系特征的关系,笔者在黑板上徒手画了一幅长江水系略图,并解说什么情况下形成特大洪峰。看到笔者用板图教学,学生们一边被教师的徒手绘图能力所折服,一边也主动地拿起笔,自己画起了长江水系图,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形象生动,而且加强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可想而知,如果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出上述方面的美感,地理课堂气氛将会很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大幅度提高。

总之,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可谓“一石二鸟”。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是21世纪地理教学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地理教育中的美育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课题,应该进行探索实践。地理教师应该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