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董元贵
古人云:“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学贵自得”,“学贵有疑”。学习不主动,不反思,就很难获得深入学习的能力和求异、创新的品质。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提示问题的本质,探索一般规律,进而产生新的发现,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1.在分析答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 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只满足于写出答案,而对自己答题方法的优劣几乎不作评价,作业中常出现思路狭窄、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和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思维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向、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的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提高其概括能力。
2.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
做题是学习地理的必经之路,学生做题时,往往缺乏对答题过程的反思和必要的提炼、概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答题,导致答题质量不高。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整理思维过程,找准解题的关键,回顾答题思路、概括答题方法,使答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
3.在做题后反思,举一反三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答题方案可分为四个程序:审清题意、拟定方案、实现计划、回顾小结。多数学生只重视前三个程序而忽视了答题后的小结反思,错过了提高的机会。题后反思是指每答完一道题后,对题目本身的结构及答题过程进行认真回顾,以期举一反三,提高答题能力。答题后的反思通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对所答题目的结构理解清楚,形成知识迁移;对答题方法重新评价,找出最优方法;对答题重要环节进行分析,抓住答题的关键;对题目进行归类,总结一般规律。如果学生能认真做好题后反思,步步深入地探索,必定会激发起其探求地理奥秘的动机,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对所答问题做开拓性思考,引申出新题和新的解答方法,久而久之,就可以学到总结归纳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以一反类。
4.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
“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其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想法,有利于丰富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的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5.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来决定答题方法,但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适用范围就很有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其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答题过程中包含的地理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地理思想。
6.学习及作业后的自我反思 让学生每学完一节课的内容后,静心沉思,抽时间回顾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反思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摸索知识之间的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反思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总结自己有哪些得失;对老师还有哪些建议等。最后像和自己谈心一样以地理日记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的内容。
反思使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活动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使每一位学生的非智力水平都能在有效的智力活动中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进而达到素质的综合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