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生物混合式教学中融入社会责任

时间:2024-05-07

庞天抒

【摘  要】本文结合疫情背景,浅谈生物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融入社会责任的原因,并对现状进行分析,以教材部分知识点为基础,初步提出了在高中生物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疫情;混合式教学;社会责任

由于疫情影响,多地学校暂停线下授课。“停课不停学”,广大教师采用信息化的教育平台为学生学习保驾护航。“混合式教学”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合式教学完美融合了传统线下学习和网络线上学习的优势,利用大量多媒体教学资源,使教学互动方便灵活,让学生爱上有趣的生物课堂,激发了学生的个性化潜能。社会责任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四大生物学核心素养之一,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承担着培养公民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重任。因此,如何将社会责任融入混合式教学中,值得一线生物教师思考。

一、生物混合式教学中融入社会责任的原因

“社会责任”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的定义为:学生正确理解生物学定义,积极参与个人和社会热点案例的讨论,并能做出合理评断,具有正确处理生产和生活难题的能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结合中国的教育情况,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应该立足于生活,改造生活,这与社会责任的要求不谋而合。STSE是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英文缩写,它强调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通过STSE教育,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能促进他们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发展。生物学本身与社会生产实践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社会,挖掘其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前,疫情防控已常态化,在线与在校学习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教育的新趋势。混合式教学使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线下课堂的优势充分释放,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打破常规教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翻倍。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生活观念淡薄、健康知识匮乏、防控管理混乱等弊端。中学生是科学的学习者和参与者,未来将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因此,生物教师不仅有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要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生物混合式教學中融入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

(一)高中生物混合式教学的现状

目前,生物课堂采用的混合式教学形式较为简单,大部分教师只在课堂上以播放课件、音视频的形式进行线上教学,没有利用好课前课后的互动时间进行资料上传,指导学生合理地进行预习和复习。教师有时会发送学习资料给学生,但过于枯燥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的点击率和学习效率不佳。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新教学策略,扩展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和线上教学的确给学生带来了新潮的感受,活跃了教学氛围。然而,频繁的感官刺激并没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特别是当课程难度稍大时,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囫囵吞枣,课后毫无收获,不仅不会提高生物成绩,甚至会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无感。因此,教师在创造性地设计混合式教学课堂的同时,需要完善课程结构,充实在线教学,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融入社会责任的现状

总体来看,许多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他们知道要保护环境,明白要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但并没有实际践行。目前,我国高中生热衷于零食小吃、习惯晚睡,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管他们能分辨邪教陋习,但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被动从网络接触过多信息却无法明辨是非,对伪科学的甄别能力较差。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生对社会热点的了解程度不高,无法参与到社会热门话题特别是生物等基础学科的热点话题的讨论中,他们甚至不会将知识利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现实难题。

教师没有把握好生物学核心素养中对社会责任的要求,对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接受度不高。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往往只照顾到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是强行让学生记忆了社会责任的概念,没有内化到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了教材、习题资料中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内容,没有在日常生活和新闻报道中积累可以运用于教学的社会责任相关材料。在教学设计中,多数教师没能巧妙地将社会责任融入课堂各个环节。如果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被动的,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意识到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社会责任融入高中课堂将寸步难行。

“结果优先”思想促使大家忽视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校是实施新课程的“园地”,办学理念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更应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但是,很多学校仍只看成绩,不看素养,高考为主,忽视能力,未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沉溺于老式的教育观、教师观中,没有考虑到以生为本。如果继续坚持这样的办学模式,教师学习和实践核心素养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学生也将成为只会学习的书呆子,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

(三)生物混合式教学中融入社会责任势在必行

混合式教学作为近年来流行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发现,我国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在基础教育阶段比较少;在学科方向上,高中生物学的研究相对缺乏。社会责任作为生物学的新兴研究热点,与混合式教学交叉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在疫情和混合式教学普及的背景下,生物教师应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发挥学科优势,传播社会正义,使学生不仅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要成为社会的主人。

三、生物混合式教学中融入社会责任的有效策略

(一)依托教材,充当传播能手,加强责任认知

疫情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对生命、对自然的熟视无睹。作为生物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扮演“主人翁”的角色,传播生物概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让家长、亲友们科学地理解病毒及其发病机理,以便在疫情发生时,能够以正确和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生物学教材中存在很多生命和自然的知识。比如,在为学生讲授“免疫调节”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微课来回顾“病毒”这一概念,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新冠”病毒以及其发病机制。教师在直播课中,向学生讲解新冠病毒入侵机制以及免疫系统应对病毒攻击的知识,再给学生布置线下小任务,“我为父母讲新冠”,使学生在复习课上内容的同时,主动向家人传播病毒的相关知识,让家长了解新冠,从而采取合理措施抵御新冠。由此看出,一堂突出社会责任的课是可以从学生影响到家庭再反馈到社会的。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生命、人与环境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了解神奇的大自然,鼓励学生敬畏生命,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教师还应科普疾病预防知识,让学生养成健康卫生的习惯,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

(二)开展活动,建立交流空间,培养责任情感

疫情防控期间,各种偏颇的谣言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比如板蓝根和醋可以杀灭病毒,小磨香油可以阻断瘟疫的传染,这体现了公民科普教育的缺失。以“ 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教学为例,结合当下疫情形势,其教育目的除了让学生认识种群的数量变化形式外,还包含“是否可以与新冠共存”等社会问题的探析。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各个国家的疫情现状,做成PPT。在线上直播课中,邀请学生将课前收集的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各个国家感染者增长趋势的不同,在教师引导下构建数学模型。对比我国防疫措施下的疫情现状,教师引出与新冠共存国家名单,同时,指导学生组建线上小组,让学生针对“是否同意与新冠共存”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当下疫情防控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公众号推送,让课堂与社会接轨。

在生物学的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的方式设置一些社会科学活动,借助课堂小品、知识辩论等形式,深化学生对有争议的生物学问题的理解。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己所学,在日常实践中科学解释谣言传播现象,积极传播科普知识,自觉维护网络环境,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投身实践,指导主动检索,落实责任行为

社会责任的教育不应该停留在空洞的讲授上,而应该让学生在平时感受、实践和内化。教师可以开设生物在线科普课程或建立生物科普公众号,如设计生态球、识别家门口的植物、制订环保计划等,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意识,尊重和保护环境。教师也可以结合网络和社区资源,开展相关课题的实践研究,如调查小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小区垃圾分类情况等,让学生树立热爱生命、健康生活的观念,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实践自己的责任感行为。

例如,在“人与环境”这部分内容中,教师在直播课中向学生讲解了地球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和对策后,让学生在搜索引擎中键入与“ 全球生态环境”相关的关键词,使学生以整体视角了解当今世界的生态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认真挑选一项全球性生态议题进行仔细研究,并分析各国应对这一生态问题的做法,以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全球性生态问题。结合当前的新冠疫情,谈谈全球生态问题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课后鼓励学生走出家门,观察和拍摄家门口的生物多样性并进行调查,制作短视频展示学习成果。很明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浏览网页搜索信息,可以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意识,以及提高获得社会信息的能力。结合时事,把握时代脉搏,通过积极的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深入人心。传统课堂固然不可替代,但在疫情时代,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结合线上线下多平台共促进,打造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让课堂从很新奇变成有新意,让学生不仅满载而归而且意犹未尽。教师可结合翻转课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等教学模式,让混合式教学从简单粗糙变得深入有趣,让学生做时代的主人,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提高正确决策的能力,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宇翔,黄继业,吴占雄.线上線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5(5):3-4.

[2]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三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3]陈鹏.STSE教育理念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中的渗透与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4]张钰昆,关壬铨,于长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探究应用——以高中生物课堂为例[J].现代交际,2020(13):207-208.

[5]杨媛.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J].新课程,2020(33):60.

[6]李巧云.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19.

[7]王细红.初中生物教学社会责任渗透教育的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8]徐娟.高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策略[J].新教育,2021(7):5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两个课题的联合研究成果:

1.张家港市2021年度微型课题立项课题“社会责任融入高二生物课堂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2104155;2.张家港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疫情背景下高中生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LX2022040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