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旧瓶装新酒”

时间:2024-05-07

谭大鹏 戴跃华

【摘 要】积极开展对教材传统演示实验的创新研究,有利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实验采用更为简洁的一体化实验仪器,既简化了实验装置,又节约了试剂用量;把这个原本无人问津的“纸上实验”创新成既可教师演示又可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悦耳的声音来检验实验效果,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全新体验。

【关键词】Y型玻璃管;双液原电池;盐桥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和化学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对教材传统演示实验的创新研究,有利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个好的创新实验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笔者针对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二单元第一节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中的演示实验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一、学情分析

从知识角度看:学生在高一必修阶段已经掌握了典型Cu-Zn单液原电池的相关知识,了解原电池工作的基本原理,这为本节选修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从能力角度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能理解实验改进设计的创新之处。综合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对该演示实验的最终改进方案。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二单元第一节《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活动与探究]

[实验2]按图1组装好仪器,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30ml 1.0 mol·L-1 CuSO4溶液和30ml 1.0 mol·L-1 ZnSO4溶液,将连接导线和电流计的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中,将盐桥插入两只烧杯内的电解质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取出盐桥,观察实验现象。

上述经典实验说明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其中采用双液原电池是对单液原电池的改进。它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完全隔开,分成两个半电池,并利用盐桥连接起来,克服了化学能的损失,为原电池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上述Cu-Zn双液原电池的组成可以看出,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锌和锌盐溶液组成一个半电池,铜和铜盐溶液组成另一个半电池。中间通过盐桥连接起来。失去电子的电极为负极,得到电子的电极为正极。

锌片(-):Zn—2e-=Zn2+    发生氧化反应

铜片(+):Cu2++2e-=Cu     發生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Cu2++Zn=Cu+Zn2+

但在实际操作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实验装置所需玻璃仪器相比于单液原电池要复杂,使用的药品用量更多。实验操作也不够简便。

2.盐桥的制作与清洗操作非常麻烦,以致双液原电池很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导致学生对U型管盐桥内的物质根本没见过,更不要说理解盐桥的真实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是典型的“纸上谈兵”式的教学。

先说盐桥的制作,制作一根U型管盐桥耗费时间长(50分钟左右)。琼脂的用量也比较大,还容易出现如琼脂不易凝结成胶;灌装不当导致U型管破裂;制得的凝胶中含有大量的气泡等问题影响实验效果。

再说盐桥的清洗,U型管盐桥在清洗时需要先将琼脂捣碎,用水冲掉琼脂以后再用试管刷清洗残留的琼脂,洗涤不方便。

3.U型管盐桥在实际使用时,其构成的双液原电池电流强度一般只有5-10 mA,非常小。远小于相同条件下单液原电池的电流(最大电流达到几十毫安)。这一情况与教材引入盐桥的出发点不尽相同,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扰。

三、方案设计与改进之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对双液原电池进行重新设计,采用一体化的仪器,改进了琼脂制作的工艺,改进了实验细节。用更简单的实验装置,获得了更好的实验效果。

1.实验仪器的改进——用订制的Y型玻璃管代替多个玻璃仪器串联的结构,实现装置一体化。

(1)图2中Y型玻璃管作为双液原电池实验载体,其下口配有橡皮塞,其上方两个支管分别插有铜电极和锌电极,作为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用导线将电极和音乐贺卡播放器相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极大地简化了实验装置;

(2)Y型玻璃管口径很大,增大盐桥的宽度;用很少的琼脂就隔开两个电极的电解质溶液,缩短盐桥的长度,电流更大;

(3)Y型玻璃管的上、下支管形成三通管,清洗方便。

2.盐桥制作工艺的改进:

通过查阅并分析资料,调整了加料顺序和试剂的用量。具体操作如下:称取约0.8 g琼脂粉溶于100 ml开水,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后加入约24g KCl固体,完全溶解后,加入红色色素;通过漏斗,趁热倒入事先预热好的Y型玻璃管。液面只要超过Y型玻璃管的岔口即可,待溶液冷却后,凝胶形成,一根红色的盐桥制备完成。根据笔者个人经验,100ml水制得的琼脂可以灌装约4根Y型玻璃管,非常节省原料。

3.溶液浓度的改进:

硫酸铜浓度不变(1.0mol·L-1);在一定范围内,将硫酸锌的浓度由1.0 mol·L-1降低到约为0.5mol·L-1,增大了两极之间的电压,提高了电流强度。

四、实验仪器和试剂

1.实验仪器:

Y型玻璃管1支,数字万用表一个,铜电极1根,锌电极1根,音乐贺卡播放器1个,PVC白板一块,医用注射器一支,导线、烧杯、玻璃棒等辅助材料若干。

2.实验试剂:

狮头牌琼脂粉1袋,食用色素(大红)一袋,KCl固体, 1.0mol·L-1 CuSO4溶液,0.5mol·L-1 ZnSO4溶液,四苯硼钠稀溶液,蒸馏水。

五、实验操作及现象分析

1.装好仪器后,按下电源开关。电路接通后,音乐贺卡响起了悦耳的声音,声音音量较大,持续不停且感觉不到声音衰减,说明电池工作稳定。

2.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流强度和电压值。数字万用表显示,该电池产生的电流大约25mA(电压约1.2V),电流稳定,强度是普通U型管Cu-Zn双液原电池的数倍。

3.使用医用注射器在正极附近加入数滴四苯硼钠稀溶液(检验K+的存在)。如下图所示在电池正极附近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沉淀,证明盐桥中的离子发生了迁移。

【提示】钾离子遇到四苯硼钠会产生白色沉淀。

六、实验服务教学及效果评价

1.笔者使用这套装置给本班学生作了演示,听到悦耳的音乐,学生们都很好奇,原来真实的双液原电池长这样,跟书上画的不一样!在音乐声中,师生共同探讨了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盐桥的作用,即:沟通电路,保持溶液电中性。

既然是桥,桥的长度和宽度就决定了通行效率。笔者订制的Y型玻璃管比普通双液原电池所用U型管口径更大,盐桥显得更“宽阔”了!使用了很少的琼脂就隔开了两极溶液,盐桥的长度就更短,电流自然更大。

2.根据改进实验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琼脂盐桥的替代方案(如滤纸条,布条,湿巾等);学生互相讨论,自己动手构建更加简单可行的双液原电池,进行分组实验。设计方案如图3: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很快完成了简易双液原电池的组装,灵敏电流计显示有电流产生。

在学生顺利完成分组实验设计的基础上,联系生产实际,指出很多化学电池,比如锂电池,其电池内部采用的是与湿巾相似的无纺布材料作为正负极的隔膜(其本质就是盐桥)。

七、实验反思

1.实验采用更为简洁的一体化实验仪器,既简化了实验装置,又节约了试剂用量;把这个原本无人问津的“纸上实验”创新成既可教师演示又可学生分组实验,就好比“旧瓶装新酒”一样有了新的滋味。

2.改进了盐桥的制作工艺,制作简便,美观大方,清洗方便,且一支盐桥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在一定范圍内,适当调整了试剂的浓度,提高了电流强度。

3.创新了盐桥的连接方式,增大了电流,利用悦耳的声音来检验实验效果,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全新体验。进而证明,改进后的双液原电池可以持续稳定地提供较大的电流。

4.创新了盐桥的制作材料,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自搭盐桥,完成实验探究,加深对原电池构造原理的认识。

总之,开展中学教材演示实验创新研究,能有效提升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化学反应原理[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3]杜爱萍,芦琴燕.双液原电池盐桥的实验改进[J].化学教与学,2019(11):80-8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