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实践探究

时间:2024-05-07

胡楗

【摘 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德育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德育工作的内涵在不断加深,外延在不断扩大,因此德育的实施也应与时俱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最终实现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本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德育理论和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应对策略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最具可行性也是最有效的德育渗透方式之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思想性、情感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章,大多是文道结合,文质兼美的文章,处处隐含着德育的因素。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主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但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其状况令人担忧。重智育轻德育的应试教育,重名利轻道德的社会风气,还有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局限阻碍了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的有效开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现状

德育渗透是在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教育,中小学各门学科都可以在教学工作中展开德育渗透。语文课程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涉及的面很广,内容多样,涉及到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等各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中既有经典的古代名篇,使学生上知几千年前的历史文明,又有现当代的文学著作,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价值观的影响,因此语文学科对于德育的渗透具有較强的优势。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中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脱离文本,架空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之一: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流于表面化、形式化。教师在德育渗透的方法上,不顾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客观认识规律,只是追求表面的德育效果。比如有一节语文课,上课内容是《本命年的回想》,提到过年,老师就问同学:“过年为什么这么开心啊。”学生纷纷回答,因为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服,有好多压岁钱,可以买许多玩具等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热情高涨,回答问题十分踊跃。从这些答案上看,首先学生答案的大部分都是以个人感受为出发点的,其次学生对过年的认识更多停留在物质层面,甚至有部分同学表现出贪图享乐安逸的思想。而对《本命年的回想》的思想主题并没有理解到位。刘绍棠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对乡土风情的热爱,对纯真可爱、勤劳质朴的父老乡亲的讴歌等人文性因素,学生并没有深刻挖掘和体会。此时需要老师稍加点拨,让学生试着理解作者刘绍棠先生喜欢过大年的原因,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学生才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人性美,明白了过大年对作者的意义。也可以使学生对过年的意义不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物质层面上,从而体悟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

(二)忽视学生,贪多求全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之二:为了适应德育目标,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生搬硬套,不顾学生的接受程度和适应程度。比如在整堂课的结尾部分突然把文章的中心拔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收束全文,表面看课堂有了德育教育的痕迹,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转接,学生根本不能理解教师有意识的思想品德教育,实际效果等于没有。特别在对待一些说明文题材的文章时,根本不需进行太多的德育渗透,却硬要从中找出德育因素。最后生拉硬扯,套进一些与文本无关的大道理。违背了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语文课就要教语文,学习语言文学是语文课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本质特点。一切教学工作都围绕学习语言文学、运用语言文学这一语文教学根本来进行,学生是在语言学习中接受德育的熏陶,不能喧宾夺主。一堂课只有 45 分钟。我们要向这 45 分钟的课堂时间要效率,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进行德育渗透,有时候可能面临时间不够的问题。有时教师为了贪多求全,也往往忽视学生的感受,不能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德育渗透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三)抽象说教,脱离时代

虽然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德育教育,但是语文课文中的德育内容却较为单薄。我们对于课文的一些主题的理解过于政治化、单一化,着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却很少涉及到学生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奉献精神,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脱离时代发展。进而对学校的德育教育产生怀疑甚至不屑一顾。这种情况,究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教育以“重天理,轻人欲”为主导思想,虽然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传统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也使我国的德育教育更注重群体意识的培养,缺乏对个性情感等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立足课堂,开辟多种渠道

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从课堂走出去,走进课外的广阔天地,走进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的实际,适当地丰富充实完善德育渗透内容。

首先,教师应该结合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导入。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往往是作者要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而这些人物身上,又包含了作者的爱憎。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也能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这些典型人物往往令人印象深刻,他们有的可以树立榜样的力量,而有的则是反面典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进行德育渗透。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通过我们细细的分析,结合中日抗战的时代背景,感受到藤野先生对来自弱国的作者那种跨越民族歧视的博大胸怀。使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而在学习《范进中举》时,又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感受到范进丑恶的嘴脸。这种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个性形象,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有助于学生自觉得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其次还应该抓住首尾,升华主题。很多文章的首尾都是揭示主题的关键所在,教师抓住首尾部分的内容,结合德育渗透,既可以揭示文章主题,又可以对德育内容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有的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比如《多一些宽容》,一开始就强调了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学会心怀宽广,使学生明白宽容的重要性。有的文章在结尾处才真相大白,揭示主旨。

(二)课内课外结合,教材联系生活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渠道,但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内课外的德育内容结合起来,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德育渗透的内容。教师可以补充与教材相关的课外知识,把一篇文章的德育因素渗透给学生。但是现实中却有许多同学无法理解文章的内容,更不用说受到其中的德育因素的感染和教化。如在面对距离自己生活年代较为久远的篇目,教师可以补充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如陆蠡的《囚绿记》,作者不厌其烦的讲述了自己对绿的喜爱,不惜将绿像囚徒般囚禁起来。最后却又将绿开释出来,给予它永久的怀念和祝福。如果不联系当时抗日战争的写作背景,学生很可能单单将其理解成是因为作者被绿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所感染,而不会考虑到作者在里面表现出的对祖国河山沦陷的悲痛,对沦陷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的渴盼,对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赞颂。那种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感就不会被学生所了解和感悟,也就不会达到德育的目的。

(三)借助学生活动,理论联系实践

语文教材大多是一些人文意蕴丰富的文章。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将德育思想和学生的行为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思想,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首先可以通过写作训练,推进德育渗透。朱自清先生说过,写作是生活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基本一周一小作,两周一大作。同时作文的形式又极其多样,有日记、周记、大作文等等。通过学生们的习作,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思想、心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对于学生中出現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予以鼓励,而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则可以在了解的基础上,通过面对面的谈心、沟通等多种渠道予以指导、改正。从而避免学生因为认知的偏差,最后走上危险的道路,防患于未然。教师可以利用写作,引导学生明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写作来补充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德育内容,实践德育渗透的效果。

其次可以通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来渗透德育。除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德育渗透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的方式展开,使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德育资源及渗透途径是在学生中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之一。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深入体会生活中的德育因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和理性的有机统一。围绕语文教学展开的课外活动有很多: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等。组织辩论赛,普通话比赛、征文比赛、拔河比赛、球类比赛、书法绘画,开展语文兴趣小组,布置语文角,组织演讲朗诵比赛等。这些课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在此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再次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来进行德育渗透。目前,各个中小学都十分重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确立课题,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社会人格的养成。因此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之一。语文教师的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在学习了相关语文篇目后,语文教师确立德育渗透的课题,师生共同协作,在实践中巩固加深德育渗透的效果。比如学生在学习了《都市精灵》、《明天不封阳台》等课文后,确立综合实践活动为《说说我身边的环保故事》。学生既在课内懂得了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又在课外,通过实践活动,具体了解了人和动物,乃至自然界万物该如何和谐相处的做法。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可谓密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实际上是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目标落到实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渐进式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区别于直接的德行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质水平,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雍.“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赵艳霞.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4):145-146.

[3]孙迎福.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