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探析

时间:2024-05-07

吴冬莹

【摘 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是新课标“四基”之一,而数学知识的形成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面的讲授,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促使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内化。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对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此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扎实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

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包括思维的经验和实践的经验。”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就得重视为学生创设一个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此情景当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经过思考和归纳推理来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对数学知识规律的不断摸索,尝试建立起数学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问题解决的“从头到尾”,在整个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并且通过亲自观察和操作亲身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从而建立起正确思考问题的途径,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体系。

一、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针对性的活动过程引导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会错误的认为,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来,然后活动经验就自然的形成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天性所致,若是没有教师给予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那么学生可能虽然参与到活动中来,却无法有效形成活动经验,就造成了“有活动没经验”的尴尬局面,更加谈不上积累经验。

(二)忽视讨论环节的作用

对于数学教学活动来说,并不仅仅是让学生以单独的个体参与到活动中来,还需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但是,很多教师将重点放置在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上,却忽视了讨论环节的作用,导致学生的讨论仅仅是表层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沟通,学生无法在沟通、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得到新的启发,无法促进活动经验的形成。

(三)未能有效培养反思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数学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知识学习后遗忘快,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活动结束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并没有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导致学生无法针对活动积累数学经验,并且缺乏总结和反思的能力,无法有效提升数学能力。

二、小學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策略

(一)开展实践活动,积累操作经验

新课标指出:“需要让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从而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点高度地契合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水平限制,在解决问题时仍然以直观思维和感性思想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获取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并且让学生能够经历知识获得和能力形成的全过程,然后逐渐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例如,在学习《比例的应用》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如了解“大树有多高”,先组织学生讨论可行性的活动方案,再组织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工具,以小组的形式在校园中开展参照物的高度与影长、大树的影长测量活动,通过表格或简洁的示意图记录数字,让学生说说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再尝试、交流,运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活动方式,有引导、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交流、有策略,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能够在实践活动深刻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现生活问题中的数学原型,积累起丰富的活动经验和思维经验。

(二)注重讨论环节,提升探究经验

就小学数学而言,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教学目标也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模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和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更加注重讨论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数学讨论中总结活动经验,掌握数学规律,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数学潜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活动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学生对钟面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原有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要把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转化为知识经验,讨论环节就成了学习活动开展的首选形式。教师可利用课件先为学生展示出一个时钟,让学生先畅所欲言地说一说自己对时针、分针的已有认识,这种表达虽然是稚嫩、零碎的,但在教师的“你们觉得这样说对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通过大家的发言你们发现了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交流、倾听中能够提升原有经验,都能发现钟面针的形状、长度不同,也为下面认识“整时、半时”的知识积累了学习经验。接下来,就是在实际操作中组织小组内的讨论环节,这个讨论环节,立足在学生人人动手、具有操作感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能获得表达的机会。在小组的讨论中,学生能够修正和提升观察的经验,发现整时、半时时时针与分针的停留特点。最后,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全体集体交流。

有了充分的讨论,才能真正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短板与认知困难,让教师有了诊断学情、实施帮助策略的机会;才能让学生拥有经验共享、修正、提高的学习经历,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教学方式。

(三)引导深度反思,完善总结经验

对于数学活动来说,并不仅是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来开展探究,还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之后进行反思,才能够完善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活动之后,学生虽然可能获取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但是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回归和反思,那么活动经验仅仅是停留在操作水平上。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之后,必须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和发散,这样会完善和丰富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经历”走向“经验”。

例如教学《厘米的认识》,它是学生在学习八类计量单位中最早接触的内容,通过对本课学习过程的反思,让学生获得一种清晰的、有条理的、可迁移的数学活动经验,对以后同类或相似知识的学习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某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就应该引导学生“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通过哪些活动来认识厘米的?”,在学生的回答中梳理、总结出“认一认”、“比一比”、“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的各个有序环节,让分散走向条理、显性,学生也就能够拥有正确、科学的相关学习活动经验。

(四)重视知识应用,丰富方法经验

朱德全教授说:“应用意识的生成便是知识经验形成的标志。”可见,应用意识是活动经验的核心部分,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学会应用,才能够让学生在应用中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可以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跟随家长一起外出买生活用品或者菜,并且亲自去与商家交流,买东西需要花费多少钱,自己付了多少钱,商家又找回多少钱。通过这一生活化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知识,也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展开思考,进而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化于心。由此可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再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当前核心素养的理念之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这主要是由于活动经验是核心素养肥沃的“土壤”,只有具备了这一土壤,才能够让数学核心素养“快速成长”。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讨论、反思和应用四个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取并且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以此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黄红梅.如何引导小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经验[J].西部素质教育,2018(07)

[2]陈清凤,江方翔.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J].小学数学教育,2018(17)

[3]童志霞.返璞归真,丰富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J].内蒙古教育,2015(30)

(福建省石狮市新湖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3627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