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转化后进生的作用

时间:2024-05-07

陆军

【摘  要】自我效能感,是行为发起者对自己在特定环境中能否具备操作能力的心理预设。由于多种因素,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低下。而培养与提升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针对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转化后进生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后进生;班主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它强调的是行为者对自己实现某一领域的目标所具备的信念或者信心。简言之,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其能力的一种积极认识。而后进生的转化,是教师德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更和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因此,探讨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转化后进生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一、发现问题症结,调节人际关系

自我效能感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针对班级中的后进生群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些学生由于成绩差,导致其内心长期笼罩在自卑的阴影中。在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下,后进生的人际关系也会陷入糟糕的状态。面对同学的质疑和嘲笑,他们常常报以讽刺挖苦、冷言冷语的态度。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会对周遭的一切事物产生对立、抵触和愤恨的情绪。这样一来,后进生将更难融于他周围的生活圈,从而在无形中变成“人形孤岛”。因此,提升后进生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例如,小张一直是班级的“混世魔王”,不仅不守纪律,而且特别调皮捣蛋,成绩也非常的不理想。久而久之,班级的其他同学也在有意无意的疏远小张。面对这样的现象,小张并没有改变自己,反而变本加厉,导致人际关系更加僵化。其实产生这样的现象,是源于小张一直处于低自我效能感的缘故。如果小张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那么他就会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小张走出困局呢?教师应该和小张进行一次深入的谈心,通过对话、状态分析小张问题的症结。在深入沟通后,教师意识到小张的困境来源于父母离婚,让小张变得自卑敏感。再加上成绩不理想,同学的疏远,给小张带来了很大压力,所以才会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同学。明确这一点后,教师应主动引导小张,分析其学习的优势与劣势,帮助小张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想办法改变现状。在这样的处理方式下,小张逐渐找回了自信,人际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当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第一个带来的重要影响是人际关系的改善。当自我效能感处于高水平的状态下,后进生将会对自己形成正面评价,同时也会用善意的态度对待周遭的一切人和事。

二、学会正确归因,走出阴霾困局

自我效能感对后进生产生的第二个影响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而自我效能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主要是凭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归因方式以及目标定向等因素而间接实现的。后进生常常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一事无成。而且,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往往不敢挑战自己,总是选择难度系数较低的简单任务。久而久之,后进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为了提高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需要引导其学会正确归因,找到学习与生活的方向。

例如,小明本来是班级中的尖子生。但是一次家庭事故,小明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尽管他多次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但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长此以往,小明陷入了自我否定的状态中。作为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心结”,才能想出解决办法。根据小明的情况,他的一切烦恼都源自成绩。那么,改变其学习现状就是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的关键步骤。从小明的经历来看,他并非一开始就是后进生,而是因为家庭意外导致的。那么,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小明的心态不够端正。换言之,小明不会正确归因。所谓“归因”,就是找出原因。小明并没意识到是学习方法出错、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的成绩差,而是将一切错误归结为“脑子笨”。因此,找到问题的症结后,教师要做的是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让小明明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需要找出客观的因素,而不能一味的埋怨自己、否定自己。即使一次失利,依然可以重头再来,和智商毫无关系。在这之后,小明总算走出了阴霾,人也变得更加开朗。

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学生,常常无法正确看待自己,总是强加很多主观因素,甚至会找出很多理由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成功只属于一部分人。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需要积极疏导。

三、大力发展长处,增强学生自信

尽管古语云“人无完人”,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尽管他们年龄小、但是仍然有着独特的个性与气质,其内心世界更是精彩。有的学生善于舞蹈、有的学生善于沟通、有的学生善于书法……总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即使是后进生也不例外。作为教师,不能只看到后进生的“污点”,看不到其“亮点”。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发掘后进生的长处开始,树立其自信。

例如,小蘭一直是班级中的后进生,更是他人眼中的“问题少女”。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更需要付出耐心。在教师和其沟通前,需要仔细的观察小兰,并且进行家访,了解小兰的家庭情况。还可以从其他任课教师获得“情报”。在多方位的了解下,教师发现小兰并不像其他同学认为的那样不堪。事实上,小兰之所以脾气差,主要是因为家里贫穷,敏感多疑,所以比较好强。再加上不懂得管理情绪,所以才会显得难以接近。虽然小兰成绩不理想,但是小兰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很热心、善良的孩子,而且非常善于画画。在了解了这些以后,教师可以亲近小兰,和小兰像朋友一样相处,甚至可以为其举办“画展”。在这些策略后,小兰变得越来越温和,逐渐改变了自己,自我效能感也得到有效提升。

用“有色眼镜”看人,指的是用预设的标准衡量他人。很多后进生之所以自我效能感低下,原因在于常常被教师以“有色眼镜”审视。为了提高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需要发掘其长处,帮助他们形成自信心。

四、调整学习情绪,进行积极评价

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并不能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当教师处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情绪状态中,对学生的评价自然不会一样。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本身是班级中“不受待见”的群体,再加上自制力较差、学习成绩不突出,教师对他们更是责备多过表扬,久而久之师生关系会变得更加紧张。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教师要做的是调节后进生的情绪,学会客观的看待后进生的优势与劣势,用积极的评语引导他们,促进后进生的成长。

例如,小军是班级中的头号破坏分子,更是所有任课教师的“心病”。不论教师怎么说,小军都是“英雄不改本色”,依然我行我素。如果教师批评多了,小军甚至还会产生对抗的态度,不是旷课、就是逃学,根本无视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更不把教师放眼里。类似小军的孩子有很多,但是很少有教师可以将其“归引正道”。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教师要做的是调节小军的情绪。首先,放低姿态,放松小军的情绪,让他明白教师会尊重他的想法。然后,和小军心平气和的进行交谈,让小军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这样沟通后,教师意识到有时候错怪了小军,其实他并不是故意和教师对着干,只是因为被指责、批评的多了,所以才会产生破罐破摔的心态。在明确了问题以后,教师需要用客观、积极的语言评价小军,而不是一味指责。

当后进生长期处于低自我效能感,行为很容易变得偏激,甚至是冷漠。教师不能批评、指责,应调节学生的情绪,给出更加积极的评价,帮助后进生逐渐改变自己。

总之,后进生,一直都是教师的“心病”,他们一直处于低自我效能状态中、遇事比较消极,才会产生诸多问题。只要教师运用科学的策略,提升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才会促进他们成长。

【参考文献】

[1]于建国.自我效能感与后进生的转化[J].新课程(教师版),2007(12):9

[2]王文芳.归因理论对后进生转化的意义[J].文教资料,2011(13):140-143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小学,江苏 南通 2260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