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马彩兰
【摘 要】把自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转变成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这的确是一门艺术。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因为一句话引导不得法,一个例子举得不恰当而导致了一堂课的失败。有的照本宣科,知识点没讲到位,学生听课时明白,做题时糊涂。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因为备课不充分造成的。
【关键词】教学;小学语文;研究教材;改变方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文体的作品风格、时代背景、内容体裁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而且课堂的模式构建、思路设计有着因时而异的改变,教师的教学风格需要因为环境、条件和学生层次不同灵活改变。
1.备课上课前一定要充分地解读教材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上好课,首先就必须备好课,就必须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在语文教学中,有时熟悉文本未必有利于教学,定格于已有的阅读理解、驻足停留在以往的解读视域、导致教师思想僵化、文本解读能力退化,怠慢了鲜活、生动的人生体验,放弃了审美主体再创造的过程,所以备课上课前一定要充分地解读教材。在教材研读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1关注作者权威解说,重视作者思想感情
作者的权威解说是什么?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王荣生说:“作者的权威解说 即文本的作者意义,即作者试图通过文本要表达的意义。”我们要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试图要表达的思想。避免想当然的随意解读,造成曲解误读、扭曲文意的后果;作者的权威解说在哪里?在原文中,也有在作者写的序言或编后记中,或在作者的相关札记中,在作者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里。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要表达什么样思想情感,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弄清作者“想要说什么?”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到作者个人生平、历史背景怎样,当时有些什么思想,只有做到与作者的对话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准确解读。
1.2理解教材蕴藏深度,实现教材阅读体验
教师细读文本是教材解读的重要前提,一篇课文不管以前有没有读过,有没有教过,都应该细细地读上几遍,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堂上师生对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间的对话与碰撞。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师对本文解读的独特性行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比如《推敲》中贾岛在街上推敲诗句的情节,有些孩子认为有点可笑,但只有反复读才能体会主人公对做学问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1.3了解教材编选意图,定位教材研究方向
教者要与编者对话,只有与教材编者对话,才能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选编编写意图对于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明白了选编意图,我们才能将课文定好“位”。只有与教材编者对话,才能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逐步实施你的教学。所以研读教材还要读懂编者的意图,做到有的放矢。
2.树立具有个性特长的讲课标准
语文教师一定要具有 自己的独特形象和教学风格,树立具有个性特长的讲课标准,才能获得学生的信赖、获得真诚崇拜、博得课堂喝彩,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对于学生进行高为人师的引领、身正为范的指导,才能对于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结合十多年来教学的实践经验认为:
2.1教师要实行教学思考
一线教师要增进对语文课本的理解,把重点转移到课文内容的分析、写法的学习、文章中人文精神的领会中去;阅读、参考大量的课外读物、网络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积、认知深度和涉及范围;及时准确的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对于语文接受广度和深度,把握在课堂中所讲课文内容的容量和含量;考查每节课后学生了解的程度——自己讲了多少,学生学了多少。
2.2教师要实行教学学习
新课改理论要求循循善诱、逐渐接受和自觉接受的方式方法去教学生。从学生热爱祖国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入手,产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特别是古今名篇佳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去引导,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抒发情感、热爱文学的教学目的;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完全的理解,掌握每个古典、每句古语、每篇美文。
2.3教师要实行教学方式
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理论指导下,采取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导督促学生自觉学习,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而不是以前的强教硬灌,机械模式,是运用灵活手法创造和谐氛围激活兴趣课堂。具体的做法主要有:
2.3.1唤起兴趣:不论是课本课文、课外书籍、网络资料,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去阅读,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培养起来,但就会寻找不健康的资料以满足刺激,比如:看黄色读物、黄色网页、黄色图片等等,反而害了学生,所以教师的引导最重要;
2.3.2强化思维:就课本课文、课外资料、网络文章都需要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去选择去阅读,去思考。现在很多市场上出售的阅读资料网络图文大多存在着不健康的因素,学生年龄轻也经不住诱惑,一旦被市场盗版书籍、网络图文的不健康因素诱惑,甚至入迷,后果总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在指导阅读的基础上,不但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实用性、健康性和理解性,更为重要的是强化学生对任何一部作品、一篇文章、网络语言(要以阅读课本为主)创意性思维。科任老师可以举行定期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估和有效了解;
2.3.3培养感情:其实感情最难培养也比较难发现,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阅读学生的日记、作文和演讲才能发现,老师应该利用批改作文、演讲比赛、宣读作品的机会引导、培养和加强。
3.如何上好课上一堂优质课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发展,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愈加被摆到了教育改革的突出位置,如何上好课,如何上一堂优质课,也逐渐成了广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共同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课题。如何把自己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
关注课文课后习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结合课文内容,或联系学生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或者是聯系社会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些习题的设计重视给学生提供学习空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得到该方面的培养和进步。这样我们才能够有目的、有顺序、有趣味地组织教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