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儒家之殇

时间:2024-05-07

陈心茹

【摘 要】儒家思想被历朝历代奉为圭臬,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以思想控制维护君主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儒家学说也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其两千多年的专制与垄断,阻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更新换代,使中华文明在停滞不前中走向没落;“仁政”思想成为维系专制统治的一大思想工具,使封建社会长期稳定延续,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转型,为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埋下祸患;儒家礼教逐渐进化成吃人的工具,蚕食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

【关键词】儒学;儒家专制;仁政;礼教;思想

孔孟之道乃先圣之言,儒家要义,以之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更是被历朝历代奉为圭臬。孔子受到历代统治者的不断加封,被称为圣人、至圣先师。有言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儒家思想以思想控制维护君主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儒家学说也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它固化了社会形态,阻碍了古代社会的进步,最终致使中华文明走向衰落。

一、儒学的专制与垄断

儒学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错不在儒学本身而在于它的专制思想与垄断地位。儒家思想起源于鲁国,重礼仪,讲尊卑。孔子即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言论,而到西汉,董仲舒更将其发展为“妇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三纲以及“仁、义、礼、智、信”五常,用以巩固统治秩序,专制思想暴露无遗。

自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跃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用大量儒生参与国家大政,儒生几乎垄断了官僚队伍。此外,儒家经典被国家规定为教科书,中央设太学,并在各地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主导,无疑大大巩固了儒家的垄断地位。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对巩固大一统,维护国家统一以及推广教育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其独尊地位的确立,结束了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致使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再也没有出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榮的盛况。

发展到宋明时期,朱熹为维护君主统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以之为代表的理学进一步强化了儒学的垄断地位。在此背景下,各家各派不需要创新,不需要突破,只需要服从儒家学说的统治。有了儒学的垄断,其他各派都成了歪门邪说,难登大雅之堂。

儒学的垄断,使得中国学术界长期被一家学说控制,极大地阻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阻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更新换代,使中华文明在停滞不前中走向没落。

此外,儒学的思想专制无疑促成了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其关于纲常等级的思想固化了社会形态,重义轻利的思想也使得古代社会长期轻视商业,本末观念长存。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施行导致商品经济发展缓慢,阻碍了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成长。另一方面,在理学的长期教化下,民众思想固化保守,很难接受进步思想。在西方出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盛行之际,中国子弟还在学堂里吟诵者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中西文化的差距由此产生。因而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传入时,受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极力抵制,仅被少数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这也成为近代中国近代化艰难曲折的重要原因之一。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等一系列反孔活动也印证了这一点。

二、“仁政”的思想流弊

仁政是儒家思想中最大的毒瘤。

“仁”的本义是爱人,但与墨家无差别的爱不同,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社会等级尊卑的基础上的,强调等级秩序,维护王朝统治。儒家思想主导下的封建社会向来推崇人治而轻视法治,统治者以天子自居,标榜君权神授。仁政思想让统治者自以为众望所归,无所不能,日渐狂妄自大,更有甚者,打着仁政的幌子施行暴政。与此同时,百姓在仁政思想影响下,一味逆来顺受,寄希望于明君和清官,所以始终摆脱不了苦难的命运。庄子曾认为儒家仁政是点数米粒来烹饪,选择头发来梳理,因此,千年之后必有人相食也。结果千年未到,外施仁义而多欲的汉武帝,一心向往儒家大同的王莽,都造成了人相食的惨剧。

仁政思想成为维系专制统治的一大思想工具,使封建社会长期稳定延续,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转型,为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埋下祸患。

三、礼教的思想毒害

“礼”是儒家治国的基本理念,礼教则是封建政体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无论是孔子的君臣思想还是董仲舒的纲常观念,都体现了礼教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作用。

在儒家思想统治中国的两千年中,礼教逐渐进化成吃人的工具,蚕食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鲁迅先生在认清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后,在《狂人日记》《祝福》《药》《孔乙己》等多部作品中深刻揭露了这一丑恶现象。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结束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多文化多元格局,在其发展后期,僵化的理学更是钳制人们思维,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最大的绊脚石。儒家的纲常伦理把人的行为和情感限制在一定的规矩法度之内泯灭了人的个性自由。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科技一度领先世界,“四大发明”享誉全球,却在儒家重自然、轻科技的思想中日渐衰微,错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契机,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大国文明由此衰落。因此,只有破除儒家学说的桎梏,彻底抛弃封建礼教,才能真正实现思想解放,真正实现大国之复兴,中华之崛起。

【参考文献】

[1]张祖仁.收藏孔子文献资料 感悟儒家文化精髓[J].山西老年,2008(11):31-31

[2]徐文武.楚简儒家文献的“重生”思想[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4):128-128

[3]臧克和.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梁振杰.走近原始儒家—战国楚简儒家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

[5]李聪颖.儒家中庸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