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林春
【摘 要】培养学生自主、互动学习和自我探索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百家争鸣”一课,通过自主、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认识自主、互动课堂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自主;互动;课堂教学;实践与认识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就意味着在历史教学中,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以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为转变已有的观念,笔者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进行了以学生自主、互动学习的课堂教学尝试。
一、历史课堂自主互动教学的基本特征
1.自主学习:许多研究者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笔者认为,“自主学习”课堂是指学生根据课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
2.互动学习:所谓的互动性,包含两个含义:一是学习者与学习对象的关系彼此互动;二是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更是彼此互动的。本文研究的“互动学习”指学生在合作学习原理的指导下,在异质结合的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过程。
3.自主与互动的关系:在本课堂中,自主与互动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渗透。“自主”是基础,是关键;“互动”是共进,是拓展。通过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通过互动学习取长补短,培养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二、中学历史课堂自主互动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笔者认为正确的教学观是自主互动课堂教学的主导因素,决定教学性质,促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变革。
1.以课前学案来引导预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为了引导学生预习,课前教师应提供学案。学案有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有“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教材,整体感知和把握本课所讲的每一重大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并独立解决本课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在预习“百家争鸣”时,笔者从学习目标与预习任务两方面给出了相关学案。其中,学习目标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重要贡献、重要影响及历史价值来定。而在预习任务则有自主建构、自主检测、自主探究等内容。自主建构以教材来整合,归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时代及主要思想。自主检测则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准确地完成描述各家思想的相关题目,如“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因素等。这类题目要重视与教学目标的契合程度,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自主探究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收集研究,初步完成系列问题的探究,如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要在哪些领域进行了争鸣与探索。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实现学案引导作用。
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自主、互动学习的过程,其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历史教师通过预习情况的检查,找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与障碍,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交流与互动,从而使教学内容的组织、素材的选用、问题的设计、方法的选择有了更的强针对性。
2.以讨论交流来开展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现代教学理念提倡师生互动,结成学习共同体。这阶段重心是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预习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这一认识,课堂对呈现教学目标、展示学生预习成果并做出客观地评价,适时地根据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进行点拨、引导与补充。如,小组对学案中“自主探究”的几个问题有很大爭议,另外学生还对“早期儒学的发展”等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探究兴趣。所以笔者结合学生预习的情况,开展了本课自主、互动的教学。
在新课导入中,笔者引导学生一起朗诵《三字经》来进行新课导入,并设问 《三字经》中颂唱“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了什么?反映了哪个学派的思想?通过古今广为流传《三字经》来沟通历史与现实,既能体现“凝神”的效果,又能通过问题设计直接点明该课的主题,引发师生互动,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活跃的氛围。
在新课讲授中,笔者主要采用三个环节引领学生解读百家争鸣。第一环节探源百家争鸣。通过说文解字,解读标题来诠释定义,并在这一定义基础上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百家争鸣”局面的材料。学生通过词汇的分析、交流分别概括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思想文化——私学兴起等有较好的理解,从而辩证认识“百家争鸣”。第二环节感受百家争鸣。通过百家争鸣观点、内容等方面的讨论交流,梳理出百家“争鸣”内容:政治观、哲学观、民生观。通过这三个争鸣内容的讨论交流来开展互动,从而使学生更全面、更客观、更辩证地认识百家争鸣的实质。如在政治观上,笔者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讨论交流来开展互动:孔子的“礼”与荀子的“礼”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在哲学观上,则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对道家老子哲学、荀子哲学及韩非子哲学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对春秋哲学思想整体上有一定的认识。而在民生观上,则通过百家思想的应用作为讨论交流突破口,通过对儒家仁政、墨家兼爱等思想对社会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讨论,以便学生理解之后开展自主学习。第三环节回味百家争鸣,如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全面解读来讨论如何正确对待《三字经》及其影响,那么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与自主学习就会更深刻、更到位。
由此可见,在指导学生自主互动学习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真正做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情感上和思维上的互动,使学生体会到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学以致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以课外探究来促进延伸,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
笔者认为,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这样既检验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外延伸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与知识掌握程度来设计问题,从不同角度检测其对课本知识的认知与理解程度。既有学考要求的基础题,又有本节课内容涉及的高考题,更要有历史实践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互动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在本课的课后实践活动,笔者设计了如下小课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宁波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百姓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怎样让斑马线成为真正的保障线?请你自主选择儒、道、法、墨某家思想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这一实践活动以分组形式进行,全班按自愿原则分成四个组,每个组承担一个课题。活动过程如下:(1)每组选一名学生任组长,根据实际需要分为若干个小组,每小组对应分工搜集资料、联系老师、组织讨论审稿等工作;(2)各小组分工合作,一月内完成课题初稿;(3)每组集中,由小组代表发言阐述相关工作;组员各抒己见,提出修改意见;(4)全班交流,历史教师组织课题答辩;(5)课题主要负责人最后修改、定稿。有条件的可将课题论文发表在校刊、校报上,或转交给交警部门。
学生的集体讨论、撰写的课题论文虽然有些稚嫩,但也不乏独特的视角与思考。而同时也说明通过自主互动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都将有不容忽视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J].科学教育,2000(1)
[3]史根东.主体教育概论[M].科学出版社,1999
[4]上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改革[N].北师大教育学院,2004(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