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理教学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4-05-07

蔡李好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关注學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提倡多角度、多方位评价;多使用激励性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应强调生本课堂,强调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注重评价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评价;效率;积极性;主动性;发展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评价理念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行为的变化;提倡多种评价手段、评价方式和多元评价目标;注重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评价的主体。班级内组建学习小组,学生通过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建立多元评价模式,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以及地理素养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地理发展性评价呢?

一、善于激励鼓舞学生

经验告诉我们常受到鼓励的孩子学习积极性较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学生因此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激励方法有多种,激励应该及时恰当。因为激励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并迸发出耀眼的强光,辐射全班,照亮大家。例如,在上“亚洲季风水田”时,让大家比赛记忆该农业的生产特点,有个同学很快就记下来,我表扬了他,我叫他跟大家分享一下,他就说了一句“一大一小一高三低”,这时我又一次表扬了他:“某某同学是不是很厉害,他不仅记忆力强,而且又善于找方法、善于归纳总结。”所以,以后碰到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同学不会再埋头苦干了,而是会调动自己的思维先去找规律、找方法。显而易见,激励评价能够激发人的潜力,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老师的教学。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很多教育者认为“我们应该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这样就能多一大批好学生”,即地理教学评价中应该多元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同学还有学生自己。评价时,除了教师的测评外,还包括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等。学生自评是学生自我的一种激励和反馈,可以让他们自评课堂表现,有时也可让他们进行阶段小结,及时了解这段时间以来知识的掌握情况、努力方向以及对老师的意见或建议等。这样自评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激励自己、完善自己。

互评时,应先建立学习小组,挑选出认真负责、有责任感的小组长。由小组长对本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行为等进行公平、公正的打分评价,既有定量评价,又有定性评价。通过互评,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尊重。这样大家都被吸引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根据我校实际,通过大家的讨论学习制定了学生课堂评价表,具体如下:

通过自评不断提高学生的自省能力、自控能力,参与别人的评价让他们更清楚自己本身的优缺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学会交流与合作。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由于教学目标的差异,还有学生学习内容、方式、心理、思维习惯的差异,因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所以,考试不只是评价的唯一方式,还应从学生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方面进行评价。如,我们除高三年级外,其它年段都有开设研究性学习。一般我们都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首先让他们选择自己比较了解的、有意义的、好做的课题;接着大家制定研究计划、成员分工、时间安排等;按计划开展工作,组长要进行协调与掌控,防止研究方向偏离预定轨道;最后对课题进行归纳总结,完成材料归档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以及研究性小册子的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从材料收集整理、讨论研究、实地考察、小组互助等方面进行评价,而且还融入了自评和互评,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多重视评价过程

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是评价的核心。学生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因而评价时要多重视评价过程。高中地理新课程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现在更强调过程性评价。它主要是对一些无法用笔试来完成,而是通过观察、座谈、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记录、问卷调查、查找文献,学生互评与自评,对学生学习行为、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所以我们制定了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过程表现记录下来。每个模块学习完之后,根据学生过程表现情况——课堂评价量表的总计,以及平时和模块考试成绩,这三者按照一定的比例给出其该模块的总评成绩,才能获得该模块学分。具体如下:

通过成绩认定统计,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总评成绩,学生除了重视平时考试、模块考试之外,更重视预习、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过程表现。学生上课更积极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课堂是评价的主阵地。

总之,地理发展性评价不应该只是“优”“良”“差”这样简单的终结性评价,应体现过程性。评价形式、主体应该多元化。通过发展性评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地理思维更活跃了,地理核心素养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

[2]走进高中新课程[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