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初中地理教学评的一致性实践与探究

时间:2024-05-07

王春春

【摘 要】教学评是教学中依次运作的三个环节,若教师能够环环紧扣,在展开中紧抓住纲,在遵循规律中机动灵活应用,地理课堂教学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三方面,进行关联论述。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探究

教、学、评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三个环节,也有将教、评合为一体,认为评是教的一部分的,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之所以有将评提出来单独作为一个内容研究,那就是肯定了评在教中的地位独特,说明它与提问、引导、展示等一般的教法有很大的区别。我以为,教、学、评其实可以理解为:“教1、学、教2”的过程,师教是为了让生学,评则是在学的基础上,展开第二轮变相地教,基于这样的关系,三者应当关联一致,无缝衔接,才能为学生提供前后同框的教学合力,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应当说,教学的起点在制定教学目标,只有制定下明确、细致而灵活的教学目标,一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学习,才有了方向,才能知道如何去走。一般来说,我制定教学目标最为重视的,就是学情,课标和教材都是死的,研究过以后,可以用上很长一段时间,而学生是活的,他们学情、状态、情绪等一天天都在发生变化,这是教师时时要关注的,影响教学目标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在备课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变化,对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若班里的学生差距较大,就预设差异化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自己可能实现的指标;若大部分学生有比较相近的基础,我就会设定相似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在当节课上的表现进行微调。所以,这里所说教学目标的“明确”,并非指准确、固定的,而是指在学情指导下对预设的生成。

教学七上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前,我就知道,对于地理这样不参加中考的科目,学生是不会使用太多课外时间学习的,我平时教学也很自觉,都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不占用课外时间,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地理知识面比较窄,来源除了教材就只有电视、网络的科普片或剧中附带等。这就意味着,学生即便能获得一些课外地理知识,也只是零星的、片段的,难以对它们进行逻辑构架。而通过与本班学生聊天,我又了解到,他们其实对地理知识还是挺感兴趣的,只是以上原因,使他们的自学不得要领,知识都难以横向联系,更不用说形成能力了。于是我决定改变平时的思路,除了依照课标、教材,设定了知识技能的目标外,重点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一让学生课前合作搜集资料,归纳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二通过读图和识图,了解三大人种在世界上的分布地区,并且主要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它。事实证明,基于学生兴趣的放开,会让教学目标的实现变得简单而高质。

二、科学的教学过程

“科学”一词的意思是,拆分知识进行研究,再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将“科学”用于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就意味着,第一设计方面,要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经由铺垫从浅入深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同年齡段的学生是有共性的,所以我常沿袭教材不变情况下用过的教学设计,又由于时代是变化的,学生也是有个性的,因此我还会对以前的教学设计,进行与时俱进、贴合学生的调整。第二生成方面,在既定拆分下的调整是有规律可循的,地理教师上的班级很多,每个班级每周却只有两节课,若要从中获取高效,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进行衔接性较强的教学,首先要每节课突出自己的教学重点,其次要让这些重点之间形成关联,于是量力布置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作业,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课堂教学, 顺势引导他们思考和联想,将课的点和课之间的线串起来, 最后延伸出去培养能力等,这些常见的教学技巧便需要教师适时用上。当学生安静不下来时,教师可或顺势安排他们讨论、实验,或播放有趣的短视频引导注意力的集中;当学生遇到障碍时,教师应转换角色,洗净经验站在学生的立场感同身受,然后再拿回经验与学生沟通、做好引导——这一预设和生成的教学过程,必须紧扣主体,并整合和消化掉教学目标。

在讲七下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时,针对学生对世界区划的认识模糊、判断能力并不强,但学习了七年级内容后,对世界地理有了一定了解和分析能力的特点,我决定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读图,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这时很有可能会留下疑惑,于是再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这些问题,分两个内容,两次反复,第二次的探讨就会比第一次的要高质量,结果在第一次探究中,就有学生在归纳出城市沿河分布的利弊后问:“既然有这么多弊端,为什么还要总是沿河建城市?”“也有有利的地方啊。”“那其他地方也是利弊都有的,为什么不到别的地方建?”同学答不出来了,都抬头望我,看这架势如果往下讨论,一时是难以收回的,于是我先表扬了提问和回答的同学,然后笑着说:“这个问题因为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没什么关系,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留下来,我们课后建立一个兴趣小组,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我相信你们是有这个能力合作解决的。”“好!”大家伙异口同声地回答,课后的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还带动了长期小组的建立。

三、匹配的评价方式

在教学中,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推动方式,有教无评的教学是不存在的,但凡学生有学习活动,教师评价就是最直接的一种教的方式,而且是最有针对性的一种。评价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方向是否正确,因为他们常会说一些与教学内容似乎相关,其实已经跑题了的话;也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程度,因为他们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并不一样,所以学习的进度也有区别;还能点拨学生前进的方向、方法,鼓励他们的积极性等等。教师只要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不同学生会或明或暗地表现出对教师的要求,这时及时出手,学生需要怎样的帮助,教师就给他怎样的评价,才能满足和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有一次在讲八上第三章第三节“中国水资源”,在了解了中国水资源供需分布带后,我让学生读南水北调部分,讨论几个问题,其中一个是为什么首选东线开工?结果一个学生并没有认真读教材,而是直接从网上搜索答案,提到了三点,即取水水源保证,已有一定的可利用水利工程,可解决东部一系列的水资源问题。这样的回答并没有错,学生借助课外资源的学习态度也是值得肯定的,但若单纯鼓励就会纵容这种不动脑的做法,所以我决定采用师生结合、延迟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的方式,首先让该生自己介绍是怎样获得答案的,他脸红了一会还是如实说了,然后请同学们评价他这种做法,有人觉得他不经自己思考,有人表扬他主动寻找答案,我又等了一会给大家尽情发表意见后,再请他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我概括了三点:一主动向网络寻求帮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应该表扬的,但第三不经过自己的思索吸取,直接照念是不足取的。这就为全班同学今后的学习点明了方向。

在以上教学评的一致性实践与探究中,我一直强调的是机动与灵活,机动是有预设但不定死,灵活是生成过程中要顺势而为。教师在教学中管不住学生的学,只能影响他们学习,这就是很多教师感叹工作不好做的原因,人若是对物的工作,只要想做好,就可以单方面想方设法做好,因为那是单向的事。而人对人的工作却是在两方都有自我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双向的。想要做好这一点,对方必须也要跟自己一样千方百计才行。而一个班的未成年人,其复杂多样性,是很难让人生出三头六臂顺其心意行事的。所以,教难有定法是一定的,但有优法也是必然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灵活机动,择优而教,将教学评有机地合为一体,才能给学生和谐的思维、一致的指向。

【参考文献】

[1]芦怡婷,赵媛.一致性分析——地理教学评价的又一视角[J].地理教学,2012(24):21-23

[2]陆静,陆冬群.对地理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21-23

[3]刘晓东.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的地理教学设计应用研究[C].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