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设情境,启迪智慧,落实核心素养

时间:2024-05-07

马继宗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讲授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内容涉及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哲学等多门学科,理论性较强。要让学生能最大程度上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学懂弄通课程内容,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相关情境,把理论性较强甚至枯燥乏味的知识放在真实且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走进社会,让他们在活动体验中学得知识,提升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情境;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讲授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内容涉及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哲学等多门学科,理论性较强。要让学生能最大程度上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学懂弄通课程内容,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积极创设相关情境,把理论性较强甚至枯燥乏味的知识放在真实且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并由此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得知识,提升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内容及目标,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库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并让学生思考、回答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欲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种模式的程序是“创设情境—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亦可成为问题的提出者,教师则可变身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那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利用教材辅助文生成问题情境

明代人陈銮曾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学是入书,思是出书。出入有道,学业可成。”可见,要想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和关键能力,唯有学思结合,唯有在“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去“思”。在编写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时,编者就特别设计了“辅助文”这个板块,用来提供进行探究的有关材料和基本思路,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辅助文资源,根据教材设置的情境和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当然,教材中有的情境和问题可以直接用,有的就需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做出取舍、补充或调整。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正确的消费原则”时,可以对课本第二个探究活动进行正面情境的补充,从而呈现出一种对比性探究活动。教材为了探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设置的情境材料是“舌尖上的浪费”(当然,在此亦可通过一个公益广告《节约无小事》增加学生的感官冲击),这时,可以补充一个正向情境,对比使用:我区漕桥初中退休教师孙国华老人一辈子省吃俭用,最后捐出所有190万存款,设立专项奖学金,资助优秀学子完成学业。请谈谈这两个正反两方面的探究活动对你生活及人生的启示。通过这样的对比,更能说明坚持正确消费原则,做理性消费者的重要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从而自觉承担起“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

二、利用教学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传道受业解惑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导演”。因此,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是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完全可以在理解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和教学经验,跳出教材中的素材,积极主动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的重点、难点,从学生对新、旧知识认知存在的差距和矛盾出发,积极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激发学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课时,学生在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等之间的关系上不易理解。那么,教师可以以某一行业(或部门)为例,再在这个行业(或部门)中找一个典型企业,通过一个假设的数据,让学生自行计算相关数值。计算结束后,还可通过变式情境:“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等再次让学生计算相关数值。以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算、观察,找出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样处理后,课堂始终處于问题情境之中,学生的探究与思考热情也容易激发。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主要以教师预设性的问题为主,其中最关键在于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着重把握学生认知上存在的矛盾,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困惑感”。

三、利用学生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发掘真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指出:统筹各方力量,创设课程实施条件和环境,开发课程实施所需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便利的实践体验机会。可见,新一轮课改下的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不再是唯一主体,包括学生在内的各方都可以而且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参与者、支持者和帮助者。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呢?我们首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分小组进行,让学生观察生活,搜集相关信息来分析理论,将疑难问题列出准备上课研讨;其次在课堂上进行活动成果展示,对学生的困惑之处进行合作探究;再次是形成理念,做好总结;最后进行体验践行,让学生进一步做好课下探究。

例如在开展综合探究课“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收集有关我国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与自主创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岗位成才的先进典型,并了解招聘的基本流程。各小组可以列出在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课堂上,各小组结合社会调查的结果,对课本中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与自主创业政策剖析得很深刻。随后,各小组又提出了一些本小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以达到“兵教兵”的效果。而对于学生未能解决的,教师可以重点讲解。这些环节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反思一节课的收获与不足。最后,布置体验性的作业:课后小组模拟一场招聘会,参与人员写出应聘体会。让学生进一步做好课下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智慧,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各单元独立设置“综合探究课”,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历练中、在社会角色的模拟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转变学习方式,感悟知识的力量,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儿童在他的心灵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真实而生动的情境创设能直观展现出复杂而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能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科学而严谨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人生阅历和经验,综合各种资源和因素,因地制宜,因生而动,多视角、多维度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保持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与激情,让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