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谈《学练案》的设计和使用

时间:2024-05-07

李发宏

【摘 要】《学练案》是基于学情的校本教材,主要分为前置学习、探究学习、当堂练习、拓展练习四个环节,设计体现课标要求,体现对教材的整合,体现对学情的把握。《学练案》的使用过程应当是动态的,有所生成,紧紧抓住核心概念和重要数学思想,要体现不同的学情分解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学练案;课标;设计;使用

受地缘因素的影响和择校之风的冲击,我所任教的学生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经过层层筛选剩下的学区生,这些孩子数学基础差,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期望较低,探究意识淡薄,往往遇难即让。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地困难。

而新课标(2011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根据学情编写了校本课程《学练案》,主要选取每一节课核最心的数学知识,通过前置学习、探究学习、当堂练习、拓展练习四个环节,学生有案在手,依案而学,留有痕迹,复习有源,虽然学习过程清晰,但是学生也容易失去激情。

2016年我准备上苏科版4.3用方程解决问题(4),《学练案》中前置学习的问题:

甲、乙两车相距400km,甲车速度为80km/h,乙车速度为120km/h,两车同时行驶xh.

(1)若两车相向而行,甲、乙两车何时相遇?

(2)若两车同向而行,乙车何时追上甲车?

所有学生都兴趣盎然,磨刀霍霍,有的小组在激烈的讨论,不仅各个小组分别将他们的成果汇报如下:(1)甲、乙两车何时相遇?(2)乙车何时追上甲车?(3)若两车相向而行,甲、乙两车何时相遇?(4)若两车同向而行,乙车何时追上甲车?(5)若两车相向而行,甲、乙两车何时相距100km?(6)若两车同向而行,甲、乙两车何时相距100km?(7)若两车反向而行,甲、乙车何时何时相距600km?学生提出的问题远远超过我的预设,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已经包含了本节课拓展练习的问题。最后我用《学习与评价》中探究与思考题:某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是一道作业题只能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km,摩托车的速度为45km/h,货车的速度为80km/h?”

(横线部分表示被墨水瓶覆盖的若干文字)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方程解答。原题要求给出一种解答。原来学生只要看到探究与思考,几乎视而不见,我趁热打铁“你们满足一种解答吗?”下面立即异口同声地说“才怪呢!”大部分學生至少写出了两种正确解答而龙龙以四种解答夺得冠军,“大家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谁呢?”“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龙龙笑了!

一个偶然的事件竟然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的火花,他们所迸发出的激情和取得成果远远超出我的想象,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课堂上的意外往往蕴含着宝贵契机,只要运用切当,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结合这个意外事件谈谈我对《学练案》的设计和使用谈谈我的感受:

一、《学练案》的设计应该体现课标要求,体现对教材的整合,体现对学情的把握,目标精准,有所取舍。前置学习、探究学习、当堂练习和拓展练习应该体现新课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要求。四个环节要有内在的联系,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前置学习中的问题就是本节课学生的知识生长点,问题应该是学生熟悉的背景、有价值的、学生有兴趣且易于解决的;应该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探究学习中例题应当是达成目标的载体,应该是富有启发性、具有典型性、层次性、可发散性。学生通过例题学习能形成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当堂练习中习题的选择是体现本节课最核心的目标,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而拓展练习既可以是本节课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可是与下节课内容进行衔接性拓展,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总之要体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二、在使用《学练案》过程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僵化的。应当是动态的,有所生成的,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案,这个案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师是精心设计的、基于学生生成的,让学生的课堂学习真正发生,不能变成习题课,四个环节是固定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是基于预设,是灵活的,应当通过一根主线,用问题串将四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否则,学生会索然乏味,散失学数学的兴趣。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置学习、探究学习、当堂练习和拓展练习四个环节的重点是前置学习和探究学习。要重视知识生成、发展和运用,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更多在这两个环节发生,要注意体现“低起点、小步子、缓坡度、多活动、勤反馈”让数学活动变成真实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思考!

章建跃认为“课堂教学要抓住数学概念的核心和贯穿始终的数学思想主线。”否则,学生即使大量解题操练,但数学基础仍很脆弱。因此,在编制《学练案》和使用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核心概念和重要数学思想,要体现不同的学情分解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实施过程,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价值,针对学情教合适的东西,数学课堂应该是基于设计的课堂,是基于学生生成的课堂,设计的问题要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出发,学生能想得到,能激发学生兴趣,能够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那么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会在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提高!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