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利用

时间:2024-05-07

王美云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一旦脱离文言文的学习将变为一纸空谈,由此可以看出,文言文学习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具备了尤为积极的意义,文言文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举足轻重。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整合;利用

谈及中国传统文化,自然会想到文言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对高中学生明确提出了文言文学习的相关要求,要求高中生在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学习中能够体会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从而为自身传统文化底蕴的形成与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标准》还指明学生应能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并以现代的观念对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展开客观的评价。

一、变零为整,迎合文言学习规律

首都师范大学的刘占泉教授认为文白混编令文言与白话各自的教学侧重点一度产生了混淆,文言教学的根基被大大削弱。文言与白话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与难点各有不同导致其学习的起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如果将两者硬生生纳入同一教学路子、置于同一教学层次,这种违背各自教学规律的做法将是大错特错的。尤其是文言教学的特殊性在现代实用文的教学中是很难被充分照顾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除外的所有教材编排却都将文言教学散落在了现代文专题中,以致于很多教师打着“课改”的旗号,却在用现代文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解读着文言文,学生根本无法领悟文言文的思想精髓,有的甚至连看都看不懂。

同时,从学生认知规律来看,文白混编也是极其不合适的。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在零散的时间内只能是浅尝即止,语言上的障碍突破在分散的时间段内很难真正突破,好不容易积累的文言知识也因为不能时常巩固而被快速遗忘。因此,很多教师对于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编排是持批判态度的。

解决这些困难不是没有办法,突破教材限制并将零散文言文集中学习正是变零为整的最好诠释。笔者就曾尝试将必修一、二的所有文言文集中在高一年级起始阶段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仅仅是对文言文教与学规律的尊重与迎合,更主要的是令学生在集中的文言文学习中产生更多的感悟。不过,这样的做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教材设计所蕴含的人文主题相对来说遭到了人為的破坏。目前,笔者也正在文言教学变零为整这一做法的利弊上作更多的思考,以期找出一条更适合文言教学、更利于学生掌握文言知识的“中间道路”。

二、拓展知识,夯实文言学习基础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之所以屡遭诟病正是因为文言知识在整个教材编排中的缺乏。徐忠宪老师一直认为高中语文课本中编入文言知识或短文并因此令学生学会一定文言语法是必须的。实际上,传统的人教版与现在的粤教版教材都专门设立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文言专题。周正逵先生在重点中学使用的《文言读本》中还将八个文言常识与五个附录进行了很好的编排。不管是专门性的文言知识短文,还是正读音、识文字等专门性的文言常识,对于学生在文言学习中产生的影响都是极为有意义的。

能力的提升必然得依赖知识的积累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教师对学生在文言知识积累上的悉心指导对于学生的能力转化是极其有用的,学生对文言文的自学及运用能力的提升在文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文言学习中必备的工具书随时准备好,并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应善于利用这些工具书来达成自身文言知识的储备与能力的提高。同时,笔者还仿照周正逵先生编写的《文言读本》对学生进行文言知识的及时补充与拓展,结合教材中的文言文习题与知识介绍帮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整理,将包含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知识条理性地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而且,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还经常在范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引导,并使学生凭借自己积累的文言知识在其他文章中进行实践性的运用,在知识积累、运用的思考与摸索中加深文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事实证明,经历这样知识积累与锻炼的学生往往在考试成绩与阅读能力上都更胜一筹。

不过,文言文知识的拓展上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文言知识中的“言”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层面,但是包含文史知识与文章技法的“文”也是同样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层面。肖连珠老师在文言教学方面早就提出过文章、文化相辅相成运用于学习的观点。

三、整合重组,促进文言学习感悟

笔者在高一年级学生的文言教学中将“自然感悟篇”、“国家兴亡篇”等篇章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与教学。如此做法对于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学生在文言知识的掌握上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并因此在考试成绩上取得了骄人的进步,更是比周边班级显现出了尤为明显的优势。当然,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整合效果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比如在“国家兴亡篇”这一课的教学中,历代先贤忧国忧民的情怀虽然已在文章中有所显现,但是学生对此建立的了解往往因为没有现实生活的参与而无法加深印象,很多时候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渐渐忘怀。因此,笔者在这个版块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布置了两项作业:第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我看天下”的随笔,第二项作业则是要求学生学习古人劝谏的方法并将之运用于谈话,在古今互动的实战性运用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与建设也正因为教材顺序的重组获得了更为良好的基础。而且,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教材重组与整合,对文体知识也建立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写作时候的古今互动与旁征博引也变得更加容易。尤其在“自然感悟篇”这一文言独立篇章的教学之后,学生对于如何写景以及如何发表感悟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自身体会与领悟。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