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4-05-07

周玲玲

【摘 要】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系统工程,应该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更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信息技术;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追求,但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手段,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时代的发展,方法与手段也在逐步地更新与改变,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就高中物理学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借助于信息技术让课堂精彩呈现

信息时代的到来引起了人们在观念和认识上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在知识获取和接受的方式上也在逐步趋于多元化,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教学实践表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而恰当地应用能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能降低学生认知物理知识的难度,这能为我们打造高效物理课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卫星的变轨”这一物理过程时,学生的困难较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以如图1所示的PPT幻灯片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索。

创设问题情境:人造卫星在低轨道上运行,要想让其在高轨道上运行,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随后笔者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并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在分析中逐步认识到:如果卫星不做任何调整,则依然为万有引力恰好等于所需向心力,它将继续保持圆周运动;如果在此位置点火加速,则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所需向心力,卫星将发生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其在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速度会不断减小,在远地点时万有引力大于所需向心力,卫星将进入向心运动的状态;为让卫星在较高轨道稳定下来,则必须再次加速,重新实现万有引力恰好等于所需向心力,这样卫星就进入高轨道圆周运动。在学生进行展示的过程中,笔者将幻灯片上的中间一块的图片和文字呈现出来,对学生的讲解起到补充和强调的效果。当学生形成认识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对两项内容进行总结:(1)卫星在两个轨道相切点的特点分析。(2)卫星在椭圆轨道的特点分析。最终学生都收获到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二、关注学生物理前概念,有序变式引导学生认清概念本质

为什么学生怕物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概念的负迁移,在正式对物理进行系统化学习之前,学生对物理现象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解释,但是这些认知都非常的肤浅和感性,是一种朴素的理解,甚至是与科学思想有所冲突的,因为它们无法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反映,只能反映事物的表象。学生的前概念有着较强的顽固性,很难得到彻底的纠正,物理概念教学的重点就是用科学化的概念和理解来和前概念认知进行斗争,让科学概念战胜前概念,并取而代之。当然,科学概念取代前概念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教师不仅要通过实验、分析和推理,更要发挥变式教学的優势,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区分并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收获教学效果。

怎么办?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变式引导,让学生逐步接近概念本质,下面我们就以“惯性”概念教学为例,谈谈变式教学的具体实施。高中物理是这样定义惯性的:物质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物质的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对于这样的定义,学生的识记并不存在困难,但是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为此教师可以这样来组织变式教学的策略。为了有效建立“惯性”的概念,笔者按照定性到定量的次序逐步提供变式材料:

材料1:原本平稳前进的公共汽车突出急刹车,站立的乘客身体会前倾,甚至摔倒,这说明什么?(人体具有惯性。)

材料2:锅炉房的工人往锅炉中添加煤炭时,他们用铲子铲着煤炭向前运动,到达炉口时,铲子突然停下,煤炭却保持原先的速度向前飞出进入锅炉,这是为什么?(煤炭具有惯性。)

材料3:当榔头的把手与铁锤发生松动时,工人常用的方法是将榔头倒转过来,将手柄重重地击打在坚硬的物体上,从而让铁锤更加牢固地套在手柄上,这是什么原理?(充分利用了铁锤的惯性。)

材料4:大人和小孩迎面相撞时,往往是大人纹丝不动,小孩却被撞倒地,这是什么的原因呢?(这说明惯性存在大小,大人质量大,其惯性大,因此运动状态难以发生改变;小孩子质量较小,其惯性较小,故运动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材料5:战斗机在准备空中格斗前,都会将原本携带的副油箱抛弃掉,由此来提高战斗机的机动性,这有什么物理原理?(抛弃副油箱之后,战斗机的质量会减轻很多,如此则惯性更小,其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机动性会增强。)

通过以上五个变式情境的分析,学生貌似对惯性这个概念有所理解,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他们原有的认知平衡并未被打破。在笔者看来,上述材料的提供,仅仅是帮助学生建立了“惯性”的概念,并没有真正为学生的前概念体系所“同化”,换言之,上述教学过程我们尚未真正触及学生头脑中前概念的禁区。为了让学生能更加彻底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物理教学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刘长春.中学数学变式教学与能力培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