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初中诵读教学的一点做法和思考

时间:2024-05-07

杨玮

【摘 要】讲解是分析,朗诵是综合;讲解是钻进其中,朗诵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诵是融会、贯通;讲解如同解剖,朗诵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传人知识、朗诵更能使人感受。

【关键词】诵读;感受;理解;自我诵读兴趣;诵读氛围

前言

语文课堂上要让诵读成为重要一部分,用诵读去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要让学生也具备相应的诵读能力,这样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他们掌握到的就不会是一两点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阅读到的也不会一两篇极单薄的作品。

操场上正举办“校园文艺节目汇演”。第十个节目开始了,六个男生,两个女生,缓缓上臺,这是我所带的班级的节目——诗朗诵《七子之歌》。每一位同学朗诵结束的结束语,我作了调整。由整个小组重复最后一句,在全部朗诵结束后再次重复。随着朗诵的结束,台下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上几位朗诵的同学满含着笑意,眼眶中却闪着点点泪花,他们再次鞠躬,然后慢慢下台。

汇演结束后,我和学生们一起回到教室,进行了简单地总结:“同学们,老师觉得我们班今天演出的几位同学特别棒!他们今天既是在表演,又是在真情的表现。他们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情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的情感和心声。同时,更了不起的是,他们还把这种情感和心声传达给了在场的每一个听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听完朗诵心昂扬啊。”

“读”虽说在传统教学中把它依附于“写”,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实际上对“读”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极为重视的。朗读作为其形式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诵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古已有之。早在20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就曾指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的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细腻的感悟力,培养学生科学而又艺术的诵读能力。因为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地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长期的语文教学经历,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讲解是分析,朗诵是综合;讲解是钻进其中,朗诵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诵是融会、贯通;讲解如同解剖,朗诵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传人知识、朗诵更能使人感受。

从这些角度考虑,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后,内心中对朗诵教学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学生的诵读时间如何安排为妥?每节课都必须诵读吗?诵读是成为一个固定的环节,还是一种随机的程序?如何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如何指导学生的诵读能力的提高?……这些问题一一摆在了我的面前。翻阅资料,借鉴同行,自我实践,我一一解决了以上困惑。

首先,加强教师自我诵读兴趣的养成,读出声的读。尤其是在学生的面前,我喜欢大声的朗读。我灌输给我的学生一个理念“想读就读,读的过程既是感受过程”。遇到激情的,优美的,深邃的文字,我就读给学生听,甚至和学生一起背诵,心触动了心,情感染了情。由此班级内形成了喜欢读,愿意读的良好氛围。

其次,不把诵读当任务,还它以自主、自然的本来面目。课间,我随意的问“杨天宇,读到了好文字了吗?能和大家分享吗?”有分享即分享,没有分享也不批评,只轻轻一句“期待你的分享呀!”课堂上,当学生用理性的分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时,我总是喜欢追加一句“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就这样,因感受而朗读是自主的读,因朗读而成诵是自然的诵,水到渠成,深入人心。

班级诵读氛围形成了,学生对诵读的态度转变了,这些对学生诵读能力的提高创设了前提条件。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如何知道学生的诵读了。幸运的是,此后,我参加了泰州市教育局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的两位教授的授课从不同的角度指导了我们教者本身的朗读,并形成了一定的诵读技巧。

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南艺来的宋奕教授理论性极强。她着重从诵读的基础——语音与发声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诵读时的四个控制: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和共鸣控制。并传授了基本的诵读技巧——内三外四,即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及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同样来自南艺的董蓓教授实践性更强,她首先告诉我们“朗诵艺术是最深入人心的艺术”。然后着重示范中华经典诗词的诵读,唐诗、宋词、散文、小说,董老师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体裁、不同思想情境的作品的不同风格,时而深沉、时而活泼、时而激昂、时而舒缓,惟妙惟肖、生动至极。

她们对诵读艺术深入地研究、精湛的表演深深感染了我。也让我下定决心,要尽自己努力提高诵读技巧,在我的语文课堂上要让诵读成为重要一部分,用诵读去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要让学生也具备相应的诵读能力。这样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他们掌握到的就不会是一两点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阅读到的也不会一两篇极单薄的作品。

指导学生的朗读时,我总结了以下五个关键方面:抓住关键词句,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师言语的及时渲染,教师范读,智慧的评价。

积极参与诵读教学的过程中,我和学生在相互的促进中都取得了相应的进步。精彩的不仅有文艺汇演中的《七子之歌》,还有家长会上的《背影》,还有田野朗诵会上的《春》,还有对外交流课上的《乡愁》……

总结

诵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是提高语文水平,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的重要手段。我读故我在,我诵故我得。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