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颜艳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的热潮已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的一部分。电脑、手机作为学生日常接触互联网的媒体,因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的吸引着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近几年“微课”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生儿,因其“短小精悍”“应用灵活”等特点,正逐渐的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并已初具成效。
【关键词】微课;导学;示范;因材施教;疑难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师生合作多了。但随之而来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45分教学任务如何完成?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难点该如何解决?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该如何面对课改带来的这些问题呢?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正逐渐的得到教育领域的认可,其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不同年段的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或睡觉前几分钟,随意打开手机,根据学习模块所需或学习中的疑难点,进行自主学习,补缺补漏。微课营造出一种自由的学习空间,让课堂45分钟得以延续,使教学得到有效的补充。由于它独具一格的魅力,正不断的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
一、利用“微课”导学解决教学中的疑难点
新课程改革后,福建省采用了苏教版化学教材,其中的活动探究与整理归纳部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观察思考与交流讨论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拓展视野部分则增长了学生的见闻,激发了学生对化学探究的兴趣。若在新课导学中合理应用“微课”的声音、图片、影音等多功能技术优势,对某些模块重要的知识点或学法加以指导,不仅可以适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导学中通过微课的启发诱导,让学生在课堂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辨,让课堂更高效,更精彩。
例如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比较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的教学中,苏教版的课本中并没有系统归纳出相应的知识点,在课前预习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时常觉得看过之后不知所云,练习无法入手,课堂中也雾里看花,懵懵懂懂。知识点的堆积造成考试遇到同样问题就发怵。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可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制作相关的微课如《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利用微课简化本节的知识点,通过例题将Na2CO3溶液可能存在的电离及相关离子的水解以树杈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图所示)。
微课中以教师的分析、推理、引导为主线,让学生了解溶液中微粒的来源,理解溶液中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概念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动手写出溶液中带电微粒的相关守恒,再通过学生自我订正来掌握该节的知识点。若仍存在不懂的问题可将微课进行重复收看或将问题带进课堂与教师同学讨论。利用微课导学之后,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练习书写相似溶液如NH■Cl、CH■COONa、NaHCO■中的几个守恒关系,实现学以致用。微课的使用解决了教学任务紧张的问题,45分钟的课堂可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练习中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让教师的教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针对有能力的学生教师也可制作《如何快速书写溶液中质子守恒》等微课,让优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知识的升华。
同理《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一节中,原电池或电解池作为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题型,其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格式课本也只是简单的介绍。学习中遇到相关的燃料电池或特殊的电池,若没有相关的教辅材料,学生的自学同样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制作《原电池的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及《直接法书写燃料电池电极方程式》等相关微课,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课前或自习时间随意找出几分钟,理解该节的难点,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在线提问了解问题所在,使教师有的放矢的利用课堂实战,达到解决化学教学难点问题的目的。
在新课教学中利用“微课”导学,用较短的时间将课本中某个主题讲清楚。让学生在预习中明确学习任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多媒体这个共享平台,让45分中的教学延伸,让学生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利用适宜的微课进行解疑,从而达到知识巩固、补缺补漏的目的。
二、利用“微课”的示范作用解决实验中的疑难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学生最初就是被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热以及变化莫测的颜色所吸引。教师的演示实验,常常让他们兴奋不已,但教师讲解了什么反而被忽视;走进实验室,桌面的瓶瓶罐罐让他们感到新奇而激动,直接将老师的要求忽略,探究活动结束也因过于兴奋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微课作为一种可视化学习资源,可用于演示教学中的一些危险性实验,模拟一些抽象的微观世界,也可以将一些知识技能可视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如《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一节,我们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将配制溶液的知识技能制作成相关的视频,将实验的操作规范、注意细节放大、放慢,在课前抽出几分钟让学生自行观看,引导他们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的结合,进而掌握溶液的配置过程,若观看后仍有不懂的可以将问题带入课堂,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我们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同理在《酸碱中和滴定》一节,实验的误差分析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滴定前后的俯视、仰视、有无气泡的存在对滴定结果有何影响等问题,若课堂只凭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能理解的人数不多,课后教师常常被学生包围,不厌其烦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但收效不明显。为此根据需要可制作相关微课,让学生根据个人所需进行在线学习,快进、慢放,随心所欲,让他们自己去消化、研究,疑难点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在选修五《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中,可利用微课视频的可视化,将金属的四种基本堆积方式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不同晶胞的均摊微粒个数,配位数及空间利用率等相关知识,使抽象而微观的教学变得直观化。利用微课视频化将问题放大化,具体化,使教学中出现的疑难点在反复巩固的过程中解决。
三、利用“微课”进行知识整合、方法传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学习方法的传承。教師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面向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可以借助于微课为他们架起不同的桥梁。若学生能学会一二并学以致用,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微课其碎片化、零散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随着教材同步微课平台的构建可将化学中的某些模块知识系统化、持续化,最终实现化零为整的目的。例如在《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可分别制作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溶度积常数的相关微课材料,将常数的学习变成碎片化的教学,达到逐一攻破的目的。每个微课中再灵活的结合历年的高考真题,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解题技巧,在练习中了解高考的动态,在练习中克服高考的恐惧感。在分别攻克难题后,再次通过相应的整合微练习,将相应的常数计算形成完整的常数微课体系,通过微课管理平台、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主题式的训练,从师生的交流、沟通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在高三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做到就事论事,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微课系统的完善最终实现化学模块知识的整合。
微课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具有独特的魅力,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其在情景营造、新课传授、技能展示、复习归纳、评价反思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暂停、慢放、快进等功能满足学生个体按需学习的要求。但微课在教学环节的使用应该做到张弛有度,不能试图用微课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切问题。只有把握好微课使用的度,扬长避短,才能更好的发挥微课对化学的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喜.浅谈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2013(5):131~13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