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生名著阅读方法的探讨

时间:2024-05-07

万强

【摘 要】阅读文学名著,不但可以明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痕迹,而且还可以在阅读中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从而丰富我们的知识,涵养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品格。但在如今的高中校园内,名著阅读却在艰难中前行,这就需要我们认识清楚当下的社会特征,转变指导观念,运用新思想、新手段促进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把“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做为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要求,希望通过在阅读中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以此达到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的目的。因此,阅读名著对提升学生的素养是起到了一种虽潜移默化但又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但在教学较紧的高中阶段该如何哨下这些“大砖头”,达到阅读名著的目的,成为高中阶段文学名著阅读的一大难题。本文就高中阶段的名著阅读方法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转变名著阅读的价值观念

首先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我们平时是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有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向我们讨教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一些老师总会千篇一律地建议学生阅读名著。于是在我们的谆谆告诚下,学生一下子就扑进了名著里面,接触那些跟我们的现实截然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得到什么呢?硬着头皮看下去,也许大部分的学生也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我总算看完名著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意识到,我们是因为什么而让学生阅读名著?原因很简单,为了提高作文水平。于是乎,一次纯粹的愉悦的无功利的精神之旅,被功利性的阅读打断了,那还有什么意义呢!正如小学生出去春游,还带了一个作文任务,那谁玩得高兴呢?现代的社会是一个时刻变化又充满诱感力的时代,在功利性阅读之下,谈文学名著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将是非常空洞的。因此,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如果不抛弃功利性阅读,不从“趣味”二字着手逐步去占领失守的精神阵地,就谈不上与“敌人”的决战,其结果就是我们只能乖乖的把阵地拱手让人。因此,“趣味”二字应当贯穿我们所有措施的始终,只有落实好这两个字,让“阅读”变成“悦读”,我们才能谈其余的。

二、充分运用媒体手段,让名著动起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效率高的、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尤其是新兴的多媒体,将会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多媒体只是一个传播媒介,既可以传播那些我们认为是玩物丧志的读物,也可以传播传承千年的经典文化。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曾经运用文字精读与影视欣赏相对比的教学方法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进行了教学尝试。

在这篇文章中,林黛玉初次进贾府,贾母看见林黛玉想起死去的女儿贾敏,心中酸苦,没等林黛玉拜见完就把她搂入怀中,原文是这样叙述的:“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然而在央视87版的《红楼梦》中,却是这样的画面:林黛玉“完整”的拜完之后,才被贾母搂进怀中,哭完后又再次正式行拜见礼。学生看后,认为影视作品在表现这一细节时处理得不好,因为不能够刻画出贾母的伤心之处。另外,原文在刻画林黛玉进贾府寄人篱下处处小心的性格特征时,用了好几个“忙”字,但学生也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影视作品在展示的过程中有遗漏的地方。课后,我对这种方式进行了总结,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首先应建立在对文本的详细点评当中,尤其应注意细节上的品味;它的效果也是明显的,通过对比欣赏,学生可以记住小说的细节描写,而且无意当中,学生也学会了应辨证的看待影视文学作品,树立阅读原文的观念。

三、借助时下热点,提高阅读兴趣

古人说:“读山水记宜晨起临窗,读美人志宜雪夜拥衾,读墓志铭宜秋风萧瑟。”这说明了读书氛围的重要性。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不仅能调动读书的乐趣,更能让读书效果事半功倍,收益愈丰。

普及历史知识,鉴赏文学名著,央视“百家讲坛”节目开创至今,在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方面构建了一块万紫千红而又神韵独特的精神家园,更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轮读史读经热。应该说,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重新阅读名著的氛围,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这两部国人熟知的经典已經登上了“百家讲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适时借助社会这个大环境,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如掌握三国人物形象中最具魅力的曹操时,先组织学生发表一下自己对曹操的看法,而后利用易中天教授的“文学形象”、“民间形象”、“历史形象”三种形象概念,将三个概念中的曹操形象公布出来,请学生一一对应,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除了借概念之外,我们还可以借人物评价方式。易中天教授对曹操的评价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和独到的。在他的分析里,他将曹操每一种的性格特征与事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将人物性格分析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而不是凭空论断。这种性格与事件的统一,使学生对人物性格有了一个深度的理解,人物形象也更饱满。最后,我们还可以借语言风格。我们平常的语文课,因为负载了很多预定的教学目标,使得文本解读平淡无味,甚至使人昏昏欲睡。而易中天教授将许多时尚的生活语言(如“PK”、“帅哥”等词汇)融入了他的品评语言中,使得语风轻松幽默,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使授课的氛围不再僵硬,听众听他品三国是如沐浴在春风中。这应该是我们意识到:即使是在一个严肃的场合,讨论一个理应严谨的学术话题,却可以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将知识剖解得如此轻松,雅俗共赏,将一个个三国人物剖解得真真切切,让受众达到拨云见月的效果。当然,人应该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我们没有必要完全丧失自己的语言风格去“迁就”别人,但语文教师应该打造自己特立独行的语言风格。不过别忘了前提条件一一“趣味”。

四、积极营造读书氛围,让“读经”经久不衰

社会是多变的,既然是潮流,就有它的潮涨潮落。因此,我们不能够寄希望于社会时时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阅读契机,而应该着眼于学校长远的阅读氛围的营造上面。但是,它的操作模式可以与市场经济下媒体的操作形式接轨,借鉴他们的成功形式,为我所用。

阅读演讲比赛、人物性格解读或名著细节品味辩论赛、阅读笔记展览等方法已经比较落伍了。央视曾经在“幸运52”节目中接连推出“话西游”“品三国”“忆红楼”古典名著系列节目,这种节目的编排换式不同于以往的节目,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我们能够借鉴的是比较容易的部分,即“知识问答”型方式。以名著内容为基础,设置诸多小题,借用“幸运52”的问答方式,在主持人与选手之间,选手与选手之间,主持人、选手与观众之间进行频繁的互动,在趣味中品读名著细节。

五、完善名著阅读的辅助措施

(1)做好名著导读工作一些名著因语言晦涩,社会背景不同等容易让学生产生茫然感。所以,我们必须做好这样一个工作——做好导读。这些内容应包含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精彩章节、较好的赏析性文章,还可帮助学生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篇章,尽一切所能,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

(2)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文学作品的总体布局、大意、中心,某些精彩片段的细心揣摩是精读应该达到的内容要求,与之相反的阅读方式是泛读,它只要求掌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即可。泛读的阅读内容可以要求为:先是了解作品的名字、作者、前言、梗概;然后是了解章节名称,或者文章的大小的标题,或者能反映作品内容的段落;最后细读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两种阅读方法的选取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名著语言风格与情节来定。

(3)应建立一个长远的读书计划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并且由教师制定教学计划还带有一定的“强迫性”,这会促使学生“被迫”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名著阅读。计划要从时间和范围两个方面制定。时间即是三年的高中学习时间,范围是要涵盖课标建议阅读的名著。时间规划要细致,可制定学期、月、周計划。另外,也可根据各个学期课本涉及到的名著篇章安排读书计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事情,但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适应新的社会特征,因时而变、因势利导、摆脱落后的观念、解除考试给我们带来的枷锁,用全新的“悦读”方式,才能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涵养学生的心灵。只有学生心灵的沃土丰厚了,言语之树才会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韩春萌.当前文学经典名著教学的误区[J].江西教育科研.2005.3

[2]倪文锦.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3]梅清华.让名著导读走进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6年5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