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置技巧探讨

时间:2024-05-07

陈立奇

【摘 要】主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合理设置主问题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论述了设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若干方法,抓住文章关键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围绕文本的文体特点提出主问题;多提一些能够体现文化内涵,展现作者思想的主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设置主问题,完善教学。

【关键词】主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主问题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和支撑作用的问题,一个精心设计的主问题能促使学生更全面地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精心设计主问题,一个有深度的关键性问题往往比无数个散乱而肤浅的小问题更有教学效果,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抓住文眼,巧设问题

在初中课本中收录的文本都是作者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作者在创作文本的时候往往会留下一些关键性语句,用它们来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又或者是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这些句子可以被称为是文章的“文眼”。在设置主问题的时候切不可对这些句子置之不理,可以围绕文章的文眼所在设置主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更能让他们体会到作者在谋划文章结构之时的良苦用心,学到更多作文技巧。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台阶》一文,题目虽然是“台阶”但是主要想要表达的则是“父亲”这个典型的中国农民的形象。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围绕“台阶”来组织各种材料,从而完整地展现“父亲”这个形象,可以抓住文章的文眼来设置主问题,促使学生全面把握文本。如提问“这篇文章想写的真的是台阶吗,父亲这个形象在文章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呢?父亲为什么要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又是如何具体建造起这样的新屋的?新屋建造好了之后,父亲又如何了呢?”这个问题紧紧地围绕文章的“文眼”展开,学生很快就会找到全文最关键的一句就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他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文本的文眼所在,从而也能更好地搞清楚“台阶”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由于台阶象征着地位,而父亲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才要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把家里的台阶从三级升到九级就反映了他的这种思想。父亲采用聚沙成塔的方法,花了大半辈子来积攒,终于艰难地完成了屋子,然而当屋子建造好了之后,他的身子却垮了。由此学生可以理解父亲身上体现的勤劳、顽强、节俭等特点,体会到父亲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要得到尊重。

文眼之所在乃是文章要害之所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抓住文眼,巧妙地设置主问题,让学生深入挖掘文章之“本”,找到文章的深刻内涵。这样就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掌握这种设置主问题的技巧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让问题变得散乱,往往能更轻松地教好课文。

二、围绕文体,轻松设问

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各种不同文体的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由于文体不同,使得这些作品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设置主问题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文章的文体特色,这样能促使学生明白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要采用有针对性的阅读和思考方法,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更好地领悟文章的精髓所在。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和其他文体相比,说明文具有鲜明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结构,学会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可以围绕说明文的文体来设置问题,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以让学生在全面阅读文本之后思考“文章通过哪些关键性的语句来具体介绍如何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这篇文章和学习过的其他描写类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对于文本的分析,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说明文和一般的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不同之处。他们可以体会到《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它的特点就是调理清晰,描写准确。文章中虽然也用了打比方等方法使得语言更为生动形象,但是和普通的写景状物类散文不同的是,语言的准确性才是说明文所主要追求的,如“像棉花团似的白云”等句子都不仅生动,而且描写相当准确。

三、体现文化,深化提问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不是就事论事的,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年龄、阅历、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有时候他们很难更为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深邃思想。在这种时候就需要有一个精心设计的主问题来帮助他们深化思维,如果主问题的设置能体现文本的文化底蕴,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最后一课》中闪烁着耀眼的爱国主义光芒,如果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可以通过巧妙设置主问题的方法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厚底蕴。“语言只是人类交流的一个工具而已,既然普鲁士已经占领了土地,为何还要强迫当地学生学习德语呢?为什么作者会在文章中写亡国的人民只要牢记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拿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呢?语言为何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深刻思考《最后一课》中体现的爱国思想,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可以在讨论中明白一个民族的语言其实是延续民族文化的关键所在,哪怕土地被掠夺,只要一个民族的文化还在,那么就还有希望。这样的主问题具有一定深度,能点亮学生的思想。

著名阅读心理学家罗森布拉特曾经说过,读者并不是单纯地理解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意思,而是要创造性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要通过有一定文化深度的主问题来扩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深度感知中挖掘文本中蕴含的特殊情感,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

四、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主问题的设置技巧,注意主问题设置的逻辑性、创新性和效果性。在设置主问题的时候,要先关注并倾听文本,只有深深吃透文本的内容才能让主问题的设置更为深入。同时还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够层层深入地破解主问题,从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只有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围绕文体的特点,设置更有针对性的问题;根据文本的文化底蕴,设置出更加深厚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设置主问题,更好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獻】

[1]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2003(5)

[2]刘丽华.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创新[J].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