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时间:2024-05-07

陈钏

【摘 要】笔者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操作活动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教学实践与教学指导文本,发现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操作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此,笔者立足教材与教学实际,从操作活动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操作活动要与教学环节相契合,操作活动要和“观、思、言”成一体等几方面进行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键词】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

在学校的艺术周活动中,低段数学教研组选择了“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研讨,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尽管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操作活动,但看似热闹实是无效。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喜欢操作活动吗?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有的学生说在数学课上可以摆弄学具,好玩!有的学生说通过动手把图形做出来,觉得自己很厉害!

笔者认为,既然操作活动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的,那么我们何不想办法在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中,精心设计操作活动并进行有效地落实呢?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谓两全其美。

一、有效的操作活动

(一)何谓有效的操作活动

操作活动是否有效,要看这一活动对于既定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涉及的方面有很多,比如教师有没有清楚地交代操作活动的要求和探究的目的、操作活动的材料选择是否合理有效、操作活动的环节目标有没有落实到位、在活动中有没有存留足够的时间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操作活动有没有达到很好的时效性等等。只有全面、切实地把握好操作活动的要求,才能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它的作用。

(二)分析操作活动低效或无效的原因

1.教师方面的原因

第一,来自理念认识上的偏差。多数教师知道操作活动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加上《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基本活动经验”更是让教师对于操作活动青睐有加,如此就造成了操作活动的过度频繁与低效。

第二,课堂组织能力的不足。有些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很透,也设计出了很好的操作活动来帮助有效教学,但由于缺乏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没有将操作活动落到实处,造成低效甚至无效。

第三,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十分普遍,确实,多媒体的直观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教学,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带来的负面效应,有些教师对于多媒体过于依赖,觉得动手操作在课堂中管理起来比较麻烦,能免则免,这对于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启发数学思考是非常不利的。

2.学生方面的原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好奇心重而且喜欢动手,因此操作活动是受他们欢迎的,但是也因为年龄小不太能控制自己,在活动中容易开小差,而且对于操作活动的要求不能马上清晰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操作活动的效率。这一点在一年级的课堂上甚为明显。

二、教学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所删减并降低了要求,在第一、二学段中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直观、整体认识图形及其某些特征,并通过操作等加以确认。鉴于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动手实践操作进行“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不仅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而且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出的几点探索,和老师们探讨。

(一)操作活动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着领导性的作用。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说:“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所谓“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这里说的行为变化是指在教学后学生必须能做的以前不能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教学如果能促使学生某一种学习行为出现,也就意味着某个教学目标已经实现。

基于有效操作活动的数学课堂,也必须完成课程标准赋予的教学目标,教师需从技术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去设计,以验证操作活动介入教学的优越性。

从以上两个教学目标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基于操作活动的教学目标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经验的积累,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既能帮助知识的学习,又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共同合作的快乐和完善的人际交流。

(二)操作活动要与教学环节相契合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我们设计的操作活动往往需要占用比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操作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必须安排好每一个活动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为什么要操作?操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操作解决什么问题?等等,一个好的操作活动既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又能很好的贯穿课堂。

(三)操作活动要和“观、思、言”成一体

要让操作活动有效,我们还要注意操作与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相结合。动手操作虽满足了孩子好动的天性,但是许多学生在摆弄学具时常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尤其是当观察的重点为操作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向的注意,还有的学生根本不会观察。鉴于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教师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的内容、观察的方法、顺序、以及怎样观察。对于这种操作过程中的指导,引导着学生将观察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我们知道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说话,就会伴随回忆、想象、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也是对思维活动的一种整理和自我检查,同时也会促进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直观操作的过程进行复述整理,通过口头语言的训练进行表象加工,这样概念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认识过程逐步建立起来。

有效的操作活动才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在设计操作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需要,图形与几何的有些教学内容需要操作活动来完成,而有些可能用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更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说,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教学媒体等实际需要来选择操作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奠宙,宋乃庆.小学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